蕭何,字叔向,是西漢初年的重要人物。他聰明機智,才智過人,在劉邦起義成功后,蕭何成為劉邦的親信和重要謀士。正是他的智慧和決策,幫助劉邦統(tǒng)一中原,建立了西漢王朝,并為劉邦做出了眾多貢獻。由于他的杰出才華,人們常常用“成也蕭何”這個成語來形容一個人擁有的天賦和能力,使其能夠取得成功。
然而,歷史的車輪總是在人們的預料之外轉(zhuǎn)動。在西漢中期,朝政漸趨腐敗,統(tǒng)治集團沉溺于奢侈和享樂,百姓生活艱難。這個時候的朝廷需要一個有能力的政治家來拯救民生,重新整頓國家政治和經(jīng)濟秩序。因此,大家眼光都投向了蕭何。然而,此時的蕭何已經(jīng)老去,他身心疲憊,對政治已經(jīng)失去了興趣,拒絕了重任。人們無不感嘆:“敗也蕭何”。
這個成語所蘊含的深意不僅僅表達了蕭何在政治發(fā)展歷程中的成敗得失,更是反映了社會變遷中人才的輝煌和消逝。成也蕭何,敗也蕭何意味著順境和逆境都是暫時的,人才的輝煌與消逝只是時間和環(huán)境的變化所決定。它提醒人們在成功時要保持謙遜,不驕不躁;在失敗時要勇敢面對,不氣餒不放棄。
我們生活的世界充滿了起伏和變化。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發(fā)展軌跡,會經(jīng)歷成功與失敗、挫折與順利。正是這些經(jīng)歷塑造了一個人的性格和使命。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告訴我們,無論身處何境,我們都要保持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迎接挑戰(zhàn),勇敢面對逆境。
無論是在求學階段、工作崗位還是家庭生活中,我們都會面臨各種壓力與挑戰(zhàn)。如果我們能像蕭何那樣,保持堅定與勇氣,無論是走上中國歷史舞臺的輝煌成就,還是因疲憊而拒絕風光再度出山的敗事,都能夠為自己樹立起一個積極面對人生的態(tài)度。
正如這個成語所傳達的那樣,成功與失敗只是人生道路上的暫時階段。重要的是,我們?nèi)绾蚊鎸ι钪械钠鸱c變化,如何在逆境中保持堅定的信念和勇氣。成也蕭何,敗也蕭何,詮釋著人生道路上的人生哲理,值得我們深思與領悟。
]]>原文是:“徑路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的,減三分與人嘗。此是涉世一極安樂法。”見《菜根譚》(第13節(jié))。
洪應明在這本書中多次講到這個道理。
他在第43節(jié)中講:“立身不高一步,如塵里振衣,泥中濯足,如何超達?處事不退一步處,如飛蛾投燭,羝羊觸藩,如何安樂?”
他在第140節(jié)中講:“鋤奸杜幸,要放他一條去路。若使之一無所容,比如塞鼠穴者,一切去路都塞盡,則一切好物俱咬破矣?!?/p>
歸結(jié)這些話的含義,就是告誡人們:做事不要太絕,要退讓一些,給他人留出一條生路。
為什么要留一步給人行呢?
其一,可以防止雙方都墜入深淵。
獨木橋只能過下一只羊,雙方都不退讓,只能同歸于盡。雖然死的公平,但并非死得其所。
其二,可以防止兔子急了咬人。
任何生命到了絕望時刻,都會產(chǎn)生強烈的求生欲望,都要進行背水一戰(zhàn),不惜一切代價殊死一搏。這就會對你造成極大傷害。那種“穿草鞋的不怕穿皮鞋的”狀態(tài),應該防止。
洪應明在《菜根譚》中說的不要堵盡老鼠洞的一切出路,否則老鼠就會咬盡你的一切好東西,就是這個意思。
其三,可以提升自己的高度與威望。
中國人崇尚中庸,厚道,不贊成刻薄,自私,冷酷。遇事退讓一步,展現(xiàn)了自己的胸懷,大度,可以提高自己在單位和社會上的威信。
再說,人的處境都是不斷變化的。今天,你對身處逆境中的人寬容一些,退讓一步,他會比平時更加感恩。明天他進入順境,會加倍報答于你。
怎樣做到留一步給人行呢?
路窄處,就是利益斗爭和別人處境困難之時。
在四種情況下尤其要“留一步給人行”。
1、自己有理時要給別人留一些面子。
留面子,就是留尊嚴,給人一個臺階下。
別人做錯了事,講錯了話,不要“得理不讓人”,不要以為自己理直氣壯,就狠批猛攻,上綱上線,諷刺挖苦,把別人逼到墻角,讓別人無言以對。要留點余地。要理直氣和。
2、在利益交織的問題上要給別人留一些機會。
有飯大家都吃一點,不要自己全吃,讓別人餓著,看著。不要自己吃肉,連湯也不讓別人喝。
在單位調(diào)整職務、晉升職級、提高待遇和表揚獎勵時,既要考慮自己也要考慮別人。尤其在自己條件比較優(yōu)勢的情況下,也要給別人留一點機會,不要只顧自己,把一切好事都弄到自己手中。這樣,只能使自己受到孤立。
3、對于反對過自己的人要多一些寬容。
無論在哪個單位工作,都會有一些對自己不佩服、不贊成的人;還會有一些反對自己的人,說過自己的壞話,打過自己的小報告,甚至在行動上整過自己的人。在自己得勢以后,不要搞秋后算賬,不要報復,不要給人小鞋穿。
楚漢相爭時,齊國有個謀士叫蒯通,建議韓信反對劉邦,擁兵鼎立。劉邦殺韓信時,韓信說后悔自己沒有聽取蒯通的建議。劉邦就派人把蒯通抓起來,準備烹殺了他,問他為什么叫韓信造反?蒯通說,狗都是要忠誠于自己主人的,當時我只知道有韓信,并不認識你。劉邦感到他說的有道理,就釋放了他,他到丞相陳平手下當謀士了。這件事反映了劉邦的大度和他之所以能夠取勝的一個原因。
寬容那些反對過自己的人,對于成就事業(yè)非常重要。
4、對于自己的競爭對手要留一些生路。
無論仕途還是商場的競爭,大都嚴酷而又激烈,在競爭的過程中要堅持原則,保持君子之爭。自己在競爭取得勝利以后,要給對手一定的尊重和利益。自己進步,要讓別人也有機會進步。自己發(fā)財,要讓別人也有機會賺錢。不要得勢不讓人,不要讓別人無法生存,無法發(fā)展。
留一步給人行,說著容易做著難。
要做到這一點,需要破除三種心理:
一是貪欲心。如果總想著自己官位越高越好,權勢越大越好,賺錢越多越好,那就不會給別人留什么路了。
二是狹隘心。心胸狹窄,容不下事,自然就會錙銖必較。
三是刻薄心??燎螅淇?,缺少同情心和惻隱心,就容易把事情做絕做狠。
當然,這些心理導致的結(jié)果只能是自己走向反面。
能否留一步給人行,看起來是些具體事情,實際上體現(xiàn)著人的心底、格局和高度。
古言講:“給人方便,自己方便。”“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確是至理真言!
讓人一步,是發(fā)展之需,平安之本。
退步為進步張本,讓人為得人奠基。
你讓別人有路可走,別人讓你平安發(fā)展。
今天你讓人一尺,明天人敬你一丈。
路越讓越寬,人越讓越大!
]]>乘人之危/輕而易舉/暴跳如雷/取而代之/水泄不通/馬不停蹄/休養(yǎng)生息/四面八方/驚慌失措/不堪一擊/疲憊不堪/江東父老/日夜兼程/密不透風/窮追不舍/乘勝追擊/仰天大笑/鴻溝為界/
力拔山兮氣蓋世/楊柳青年畫/虞兮奈若何/楚漢戰(zhàn)爭/西楚霸王/傷痕累累/無路可逃/聯(lián)合起來/發(fā)起進攻/江東子弟/全心全力/損失慘重/殺出重圍/突出重圍/拼死一搏/
馬不停蹄|密不透風|回老家|后路|交鋒|到家|俘虜|襲擊|將軍|打天下|過江|地方|
劉邦之所以膽敢襲擊(xí jī)章邯(zhāng hán)等人,是因為當時齊國已經(jīng)顯露(xiǎn lù*)出不滿的跡象,出身原齊國貴族世家的田榮因為對項羽不滿,廢了項羽冊封的齊王,自己取而代之(qǔ é dài zhī),然后叫囂(jiào xiāo)著要打敗(dǎ bài*)項羽。一邊是劉邦占領(zhàn lǐng*)了關中(guān zhōng*)的大部分(dà bù fen*)地方,一邊是齊國的躁動(zào dòng),項羽不知道該先鎮(zhèn)壓(zhèn yā*)哪一方。張良這時給項王寫了封信,說劉邦只要得到關中(guān zhōng*)的地方就足夠了,絕不會有進一步冒犯(mào fàn*)的可能,不過其他封王都想得到(xiǎng de dào*)全部的江山,應該(yīng gāi*)先把他們解決(jiě jué*)掉。
項羽果然不再防范劉邦,全心全力(quán xīn quán lì)去攻打(ɡōnɡ dǎ*)齊國,等到楚軍(chǔ jūn)和齊軍交戰(zhàn)的時候,劉邦就開動軍隊朝東邊挺進,借義帝的名義拉攏(lā lǒnɡ*)各處(gè chù*)諸侯討伐(tǎo fá)西楚霸王(xī chǔ bà wáng)。
漢二年四月,劉邦率軍(shuài jūn)攻打(ɡōnɡ dǎ*)楚都彭城(péng chéng),此時彭城(péng chéng)防守松懈(sōnɡ xiè),軍隊都被項羽帶去鎮(zhèn)壓(zhèn yā*)齊王田榮,劉邦趁機在洛陽召集了幾十萬人馬,分為幾隊朝彭城(péng chéng)進軍。
留守在彭城(péng chéng)的楚軍(chǔ jūn)將領(jiàng lǐnɡ*)龍且(lóng qiě*)和項佗出兵抵抗漢軍入侵,遇到從西邊包抄而來的漢軍將領(jiàng lǐnɡ*)曹參(cáo cān*)、灌嬰(guàn yīng)和周勃(zhōu bó),三人很快從圍津橫渡(héng dù*)黃河,并在定陶打敗(dǎ bài*)了龍且(lóng qiě*)和項佗,然后占領(zhàn lǐng*)了胡陵;另一路從葉縣(yè xiàn*)到陽夏,從南邊包圍彭城(péng chéng);最后一路則由劉邦親自帶領,夏侯嬰(xià hóu yīng*)等將領(jiàng lǐnɡ*)和諸侯王(zhū hóu wáng*)的軍隊都在這一隊中,他們攻占(ɡōnɡ zhàn*)彭城(péng chéng)東南方(dōng nán fāng*)的外黃,然后向東挺進。半路(bàn lù)上遇到彭越(péng yuè)帶著三萬人馬前來歸順,劉邦很是高興,封彭越(péng yuè)為魏相,派遣(pài qiǎn)他去攻打(ɡōnɡ dǎ*)梁地(liáng dì*)。這之后沒多久(méi duō jiǔ*),劉邦輕而易舉(qīnɡ ér yì jǔ)地進入了彭城(péng chéng)。
正在(zhèng zài*)齊國打仗(dǎ zhàng*)的項羽聽到自己的都城(dū chéng*)被劉邦占領(zhàn lǐng*)后,氣得暴跳如雷(bào tiào rú léi),奈何(nài hé*)軍隊都投入到和齊國的戰(zhàn)爭中,項羽決定賭一把。他領著三萬精銳(jīnɡ ruì)士兵日夜兼程(rì yè jiān chéng),先是攻占(ɡōnɡ zhàn*)了蕭縣(xiāo xiàn),讓劉邦軍隊無路可逃(wú lù kě táo*),然后趁劉邦在彭城(péng chéng)內(nèi)大肆(dà sì*)歡慶的時候發(fā)起進攻(fā qǐ jìn gōng*),項羽以一敵百,戰(zhàn)士們大受(dà shòu*)鼓舞(gǔ wǔ),早上開始交鋒,中午時分(shí fēn*)就已經(jīng)把漢軍打得連連敗退,劉邦率眾(lǜ zhòng)人躲在谷水和泅水(qiú shuǐ)周圍,驚慌失措(jīng huāng shī cuò)的漢軍你推我擠,早已沒了紀律(jì lǜ*),楚軍(chǔ jūn)沒費多少力氣就誅殺(zhū sh?。┝?0多萬。剩下的漢軍繼續(xù)(jì xù)朝西南方向逃跑(táo pǎo*),楚軍(chǔ jūn)又在靈璧(líng bì)把漢軍團團包圍,逼迫(bī pò*)十幾萬漢軍跳進睢水里。項羽以為這次一定能抓住劉邦,沒想到天空(tiān kōng*)中突然刮起一陣夾雜(jiā zá*)著沙石(shā shí*)的大風,吹得人睜不開眼睛(yǎn jing),打在身上生疼,劉邦一看老天都在幫助自己,便撇下(piē xià*)大軍,只帶幾名騎兵倉皇逃跑(táo pǎo*)。彭城(péng chéng)一戰(zhàn),劉邦損失慘重(sǔn shī cǎn zhòng*),原本答應(dā ying*)和劉邦結(jié)為(jié wéi*)同盟(tóng ménɡ*)的諸侯王(zhū hóu wáng*)被項羽的氣勢嚇得不輕,全部倒戈(dǎo gē*)投靠(tóu kào)楚軍(chǔ jūn)。
漢二年六月,韓信(hán xìn*)打?。╠ǎ bài*)了前來剿滅(jiǎo miè*)漢軍余部的楚軍(chǔ jūn),然后劉邦再次招募(zhāo mù)士兵,在滎陽(xíng yáng)休養(yǎng)生息(xiū yǎng shēng xī),繼續(xù)(jì xù)和項羽抗衡(kànɡ hénɡ)。章邯(zhāng hán)一直在和劉邦交戰(zhàn),到了七月,他終于堅持不住被劉邦擊敗,最終自殺了。
劉邦又派人勸說(quàn shuō*)英布離開項羽,彭越(péng yuè)還不時在楚軍(chǔ jūn)周圍來點小動靜(dòng jing),項羽此刻已是頭疼不已。北方的魏國(wèi guó)也被韓信(hán xìn*)攻占(ɡōnɡ zhàn*),魏王豹(wèi wáng bào)被俘虜(fú lǔ),代國和趙國也相繼(xiāng jì*)滅亡。
不久,項羽開始反擊,楚軍(chǔ jūn)把滎陽(xíng yáng)圍了個水泄不通(shuǐ xiè bù tōng*)。這下劉邦急了,不知道該怎么逃出去,正好身邊的一個謀士給他獻了條計策,這個謀士叫陳平,也是從楚國(chǔ guó)跑來的。他對劉邦說,項羽身邊的范增(fàn zēng)是他最得力(dé lì*)的幫手,只要使計讓項羽不再信任(xìn rèn*)范增(fàn zēng),楚軍(chǔ jūn)必將(bì jiāng*)不堪一擊(bù kān yī jī)。于是劉邦開始散播(sàn bō*)消息,說范增(fàn zēng)和漢國私下里有來往,項羽又一次中計,范增(fàn zēng)又氣又惱,便稱自己年紀(nián jì*)大了準備回老家(huí lǎo ji?。掖译x開項羽,卻不料半路(bàn lù)病發(fā),沒到家就死了。
范增(fàn zēng)的離開削弱(xuē ruò*)了楚軍(chǔ jūn)的實力,劉邦假派別人(bié rén*)去投降(tóu xiáng*)也沒有讓項羽起疑(qǐ yí),趁這個機會,劉邦終于從團團包圍中逃出滎陽(xíng yáng)。出逃之后,劉邦和韓信(hán xìn*)聯(lián)合起來(lián hé qǐ lái)攻占(ɡōnɡ zhàn*)了成皋(chéng gāo),又逼得(bī dé*)楚軍(chǔ jūn)主力離開滎陽(xíng yáng)去保護正被彭越(péng yuè)入侵的下邳(xià pī)。
公元前204年七月,滎陽(xíng yáng)和成皋(chéng gāo)再次被項羽占領(zhàn lǐng*)。
公元前204年十一月,劉邦招募(zhāo mù)大批(dà pī*)新軍,和彭越(péng yuè)一同攻打(ɡōnɡ dǎ*)雎陽,項羽不得不(bù dé bù*)調(diào)動(diào dòng*)軍隊前去戰(zhàn)斗(zhàn dòu*),成皋(chéng gāo)又一次落入(luò rù*)劉邦手中,守城將軍(jiāng jūn*)曹咎(cáo jiù)被漢軍殺死。
項羽在雎陽打?。╠ǎ bài*)了彭越(péng yuè),但軍隊損失不小,他顧不得(gù bu de*)給士兵補給(bǔ jǐ*)裝備,馬不停蹄(mǎ bù tíng tí)趕到廣武駐軍,和漢軍相對(xiāng duì*)而立。不巧的是,韓信(hán xìn*)和灌嬰(guàn yīng)已經(jīng)把項羽的后路(hòu lù)堵死了,楚軍(chǔ jūn)的糧食(liáng shi*)已經(jīng)不多,士兵的戰(zhàn)服也十分緊缺,在這絕望的情勢之下,項羽只好接受和劉邦講和(jiǎng hé*),雙方各占一半江山,以鴻溝為界(hóng gōu wèi jiè*)限,西邊是漢國,東邊是楚國(chǔ guó)。
公元前203年,項羽撤軍(chè jūn)。劉邦見楚軍(chǔ jūn)離開之后,也打算(dǎ suan*)回到關中(guān zhōng*),張良和陳平卻不這么想,他們認為楚軍(chǔ jūn)撤退(chè tuì)正是(zhèng shì*)漢軍發(fā)起進攻(fā qǐ jìn gōng*)的好時機(hǎo shí jī*),眼看楚軍(chǔ jūn)勢力大減,人心盡失(jìn shī*),不如乘勝追擊(chéng shèng zhuī jī*),滅掉楚國(chǔ guó),從此天下就是漢國的了。項羽萬萬想不到(xiǎng bú dào)劉邦竟然(jìng rán)撕毀(sī huǐ)條約(tiáo yuē*),乘人之危(chéng rén zhī wēi*),楚軍(chǔ jūn)一邊抵抗一邊退居到垓下。劉邦則集結(jié)(jí jié*)了韓信(hán xìn*)、彭越(péng yuè)等諸多(zhū duō)將領(jiàng lǐnɡ*)率七十萬人馬來圍攻項羽。
楚軍(chǔ jūn)一連作戰(zhàn)(zuò zhàn*)好幾次,士兵都疲憊不堪(pí bèi bù kān),人數(shù)(rén shù*)也僅剩下十萬,在漢軍密不透風(mì bú tòu fēng)的包圍下,項羽率領(shuài lǐng)的騎兵隊(qí bīng duì)和后面的步兵隊被分隔(fēn ɡé*)開來。漢軍先是假裝(jiǎ zhuānɡ*)逃跑(táo pǎo*),吸引項羽和騎兵隊(qí bīng duì)追擊,然后從左右兩邊夾擊(jiā jī*)步兵隊。這一仗,楚軍(chǔ jūn)共損失四萬人馬,被漢軍俘虜(fú lǔ)了兩萬人馬,跟隨(gēn suí)在項羽身邊的士兵只有不到兩萬人,項羽無奈只有再次退到垓下休整(xiū zhěnɡ)。晚上,項羽在營中飲酒(yǐn jiǔ*),虞姬(yú jī)陪在一旁,忽聞帳外傳來楚人(chǔ rén)的歌聲(gē shēng),四面八方(sì miàn bā fāng)皆是,項羽驚訝極了,認為自己沒了后路(hòu lù),他凄涼(qī liáng*)地唱著:
力拔山兮氣蓋世(lì bá shān xī qì gài shì),
時不利兮騅不逝(zhuī bù shì)。
騅不逝(zhuī bù shì)兮可奈何(nài hé*),
虞兮虞兮奈若何(yú xī nài ruò hé*)。
這便是(biàn shì*)聞名后世的《垓下歌(gāi xià gē)》。虞姬(yú jī)自知(zì zhī*)項羽如今只有拼死一搏(pīn sǐ yī bó),殺出重圍(shā chū chóng wéi*),自己在他身邊始終是個累贅(léi zhuì*),于是在項羽唱完之后,虞姬(yú jī)悲傷地和他告別(gào bié*),然后拔劍自刎(zì wěn)。虞姬(yú jī)死后,項羽便率領(shuài lǐng)八百精兵(jīng bīng)突出重圍(tū chū chóng wéi*),這正是(zhèng shì*)劉邦的計謀,用歌聲(gē shēng)逼迫(bī pò*)項羽殺出來。項羽一路上斬殺了不少漢軍將領(jiàng lǐnɡ*)和士兵,但韓信(hán xìn*)、周勃(zhōu bó)、樊噲(fán kuài)等人一直在后面窮追不舍(qióng zhuī bù shě*),項羽幾經(jīng)(jǐ jīnɡ*)曲折(qū zhé*),終于跑到烏江邊上。八百士兵只剩下二十六名。江邊有一條船,烏江的亭長(tíng cháng*)對項羽說:“江東雖小,也可讓大王休養(yǎng)生息(xiū yǎng shēng xī),請大王即刻隨我過江(guò jiāng*)?!?/p>
項羽仰天大笑(yǎng tiān dà xiào*),對亭長(tíng cháng*)說:“想當年(xiǎng dāng nián*)我?guī)ьI幾千江東子弟(jiāng dōng zǐ dì)渡河打天下(dǎ tiān xià*),如今只剩我一個人回去,就算(jiù suàn)江東父老(jiāng dōng fù lǎo)不怪罪(guài zuì)我,我也愧對他們?!闭f完,漢軍已經(jīng)追了上來,項羽和士兵們奮死抵抗,個個殺紅了眼(hóng le yǎn*)。二十六名士兵全部戰(zhàn)死,項羽也傷痕累累(shāng hén lěi lěi*),最后提劍(tí jiàn*)自殺。
公元前202年,劉邦在伐楚勝利后封韓信(hán xìn*)為楚王(chǔ wáng),封彭越(péng yuè)為越王(yuè wáng)。眾人恭請(gōng qǐng)劉邦稱帝(chēng dì*),一統(tǒng)江山,劉邦先是推辭(tuī cí)一番(yī fān),部下便以天下安危和百姓幸福(xìng fú)為由(wéi yóu*),請他不要再推辭(tuī cí),劉邦這才答應(dā ying*)下來。
公元前202年二月,劉邦在定陶宣布即位,建立漢朝(hàn cháo*)。\n
★第01冊(2個):天空/就是/
★第02冊(23個):一陣/領著/知道/決定/消息/帶領/一直/方向/正好/最后/只好/眼睛/后面/戰(zhàn)士/下來/晚上/正在/出來/回去/到家/眼看/身邊/身上/
★第03冊(22個):四面八方/趕到/路上/過江/打得/告別/果然/包圍/終于/吸引/聞名/不料/離開/然后/足夠/多少/一同/圍攻/打仗/中午/四面/南邊/
★第04冊(9個):便是/沙石/勝利/其他/得到/攻打/就算/大風/東邊/
★第05冊(16個):密不透風/多久/想到/這次/驚訝/答應/部分/竟然/宣布/以為/可能/假裝/不時/連連/此時/必將/
★第06冊(12個):等人/氣得/全部/驚慌/逃跑/機會/當時/刮起/霸王/都城/早已/正是/
★第07冊(21個):驚慌失措/魏國/前來/江邊/接受/抵抗/鼓舞/戰(zhàn)爭/絕望/堅持/始終/占領/逼迫/相對/不堪/如今/原本/此刻/日夜/再次/殺死/
★第08冊(21個):一番/悲傷/進攻/凄涼/突出/率領/氣勢/描繪/進入/慘重/得力/當年/半路/叫囂/眾人/作戰(zhàn)/膽敢/歡慶/重圍/兩邊/暴跳/
★第09冊(13個):大部分/生動/推辭/疲憊/削弱/親自/解決/召集/累累/軍隊/士兵/逼得/各處/
★第10冊(18個):公元前/齊國/被俘/終是/信任/打算/青年/即刻/名義/再現(xiàn)/黃河/雙方/奈何/大王/洛陽/老天/楚人/飲酒/
★第11冊(12個):建立/挺進/時機/休養(yǎng)/相繼/跟隨/大批/打敗/步兵/人心/即位/楊柳/
★第12冊(6個):不巧/保護/百姓/自殺/講和/全力/
http://book.sbkk8.com/gudai/shishu/zhonghuashangxiawuqiannian/
]]>上一篇講了大漢第一謀士張良,今天我來講一講“漢初三杰”中的另一個大名鼎鼎的人物——韓信。
張良和韓信都在漢朝建立的過程中立下了不世功勛,前者獲得善終,后者卻死于非命。
是什么造成了他們不同的命運呢?
今天我就用八個成語故事來講一講韓信的傳奇人生,試著解答這個疑問。
不像張良出身韓國貴族,韓信的出身比較低賤。
雖然長得人高馬大,一表人才,經(jīng)常背著一把象征貴族身份的劍,青年時代的韓信生活一貧如洗,以至于經(jīng)常要餓肚子。
他跑去下鄉(xiāng)南昌亭長家里蹭飯吃,一蹭就是幾個月,亭長的妻子受不了了:大小伙子真不要臉,我們家都快被你吃窮了!
有一天,亭長的妻子早早地做飯,全家吃了,等到飯點韓信去的時候,飯已經(jīng)沒了。
韓信明白她的用意,他自尊心很強,一怒之下就再也沒有去南昌亭長家。
可是人得吃飯啊!
于是韓信去城下釣魚,有幾位老大娘在旁邊漂洗絲棉,其中一位大娘估計聽到了韓信肚子咕咕叫的聲音,就拿出飯給韓信吃,一連幾十天,直到漂洗完畢。
韓信很感激,對那位大娘說:“我一定重重地報答您老人家!”
大娘生氣地說:“一個大丈夫,卻不能養(yǎng)活自己!我是可憐公子你才給你飯吃,難道是貪圖你報答嗎?”
后來韓信發(fā)達了以后,想起從前曾受過漂母的恩惠,送給她一千兩黃金作為報答。
他也給下鄉(xiāng)南昌亭亭長一百錢,說:“您是小人,做好事有始無終?!?/span>
成語積累:一飯之恩
比喻厚厚地報答對自己有恩的人。近義詞“一飯千金”。
因為貧窮被人看不起,青年韓信經(jīng)常會被一些地痞流氓欺辱。
一天,他正在街上走,有個少年攔住他挑釁說:“別看你長得這么高大,喜歡帶刀佩劍,其實是個膽小鬼罷了。你要不怕死,就一劍殺了我;如果怕死,就從我胯下爬過去?!?/span>
韓信仔細地打量了他一番,伏下身子,趴在地上,從他的胯下爬了過去。
滿街的人都笑話韓信,認為韓信膽小怕事。
韓信做了楚王以后,召見那個曾經(jīng)侮辱過的少年,任用他做了中尉,并告訴大家說:“這是位壯士。當年他侮辱我的時候,我難道不能殺他嗎?殺掉他沒有意義,所以我忍了一時的侮辱,成就了今天的功業(yè)?!?/span>
成語積累:胯下之辱
原指韓信從少年胯下爬過的恥辱。后形容有才干的人在未得志時,受到的鄙視、嘲笑和侮辱。
韓信的成與敗都和一個人有關,那個人就是丞相蕭何。
秦二世二年,韓信投入項梁軍中,項粱戰(zhàn)敗,韓信又跟著項羽,他多次向項羽獻策,項羽都沒有采納。
后來,韓信便脫離項羽,歸順了劉邦。
丞相蕭何多次跟韓信談話,認為他是位奇才。
然而韓信仍然沒有得到重用,他估摸著蕭何已多次向劉邦推薦自己,大概是沒什么戲了,所以就干脆逃走了。
蕭何聽說韓信逃跑了,來不及報告漢王,趕忙跑去追他。
有人報告漢王說:“丞相蕭何逃跑了。”
劉邦又驚又怒,如同失去了左膀右臂。
過了一兩天,蕭何來拜見漢王,漢王又是惱怒又是高興,罵蕭何道:“你為什么逃跑?”
蕭何說:“我不敢逃跑,我去追趕逃跑的人?!?/span>
漢王說:“你追趕的人是誰呢?”
蕭何說:“韓信。”
劉邦又罵道:“將領逃跑了幾十人,你都不追,卻去追韓信,你不老實!”
蕭何說:“那些將領容易得到。至于韓信這樣的杰出人物,普天之下找不出第二個人。”
劉邦說:“看在你的面子上,讓他做個將軍吧?!?/span>
蕭何說:“即使是做將軍,韓信一定不肯留下。”
劉邦說:“任命他做大將軍?!?/span>
蕭何說:“那就太好了?!?/span>
正是蕭何的極力推薦,讓韓信從一個無名小卒成為一員大將。
然而,韓信的死也是蕭何一手策劃的。
漢朝建立以后,劉邦有殺掉韓信的想法,但遲遲沒有下定決心。
不久,代相陳豨謀反,劉邦親率大軍前去征討。
這時候,有人告發(fā)韓信謀反。
劉邦的妻子呂后打算把韓信召來,又怕他不肯來,就和蕭何商量,打算騙韓信說陳豨已被俘虜,群臣都要進宮祝賀。
蕭何對韓信說:“就是有病,也打起精神進宮祝賀吧?!?/span>
韓信萬萬想不到蕭何會出賣自己,就放心地進宮了。
韓信一進宮,呂后就命令武士把他捆起來,在長樂宮的鐘室殺掉了。
成語積累: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成事由于蕭何,敗事也由于蕭何。比喻事情的成功和失敗都是由這一個人造成的。
劉邦麾下的猛將很多,但只有韓信可以單獨指揮大軍作戰(zhàn)。
楚漢戰(zhàn)爭開始后,劉邦趁著項羽北上攻打齊國的機會,率領五個諸侯國的兵馬,共五十六萬人,向東進攻楚國,占領了項羽的大本營彭城。
項羽聞訊,率領精兵三萬人離開齊國,長途奔襲,在彭城以東的睢水上跟漢軍激戰(zhàn),大敗漢軍,漢兵的尸體堆積如山,睢水都被堵塞了。
劉邦敗退到下邑,十分沮喪,覺得自己一個人打不過項羽,便下馬倚著馬鞍問道:“我打算舍棄函谷關以東,誰能夠同我一起建功立業(yè)呢?”
張良進言說:“有三個人可以。”
劉邦說:“哪三個人?”
張良說:“黥布和彭越,這兩個人可以利用。您的將領中唯有韓信可以獨當一面。如果要舍棄這些地方,就舍給這三個人,那么楚國就可以打敗了?!?/span>
成語積累:獨當一面
當:承擔、擔當。
原意是單獨指揮軍隊作戰(zhàn),迎接一面之敵。后泛指獨立擔當或領導一個方面的工作。
就像作家有代表作一樣,一個名將也有他的代表戰(zhàn)役。
對于韓信來說,就是攻打趙王歇的戰(zhàn)役。
韓信是如何指揮這場戰(zhàn)役的呢?
首先,韓信派出兩千輕騎從小路隱蔽前進,命令他們在趙軍離開營地后迅速沖入營地,插上漢軍的旗幟。
韓信又派出一萬人作為先頭部隊,背靠河水擺開戰(zhàn)斗隊列。
趙軍遠遠望見,都捧腹大笑。
到了天明,韓信率軍發(fā)動進攻,雙方展開激戰(zhàn)。
不一會兒,漢軍假裝戰(zhàn)敗,退回水邊陣地,趙軍果然傾巢出動,前來追擊。
背水結(jié)陣的士兵因為沒有退路,越戰(zhàn)越勇。
趙軍無法取勝,正要回營,見營中已插遍了漢軍旗幟,大為震驚,隊伍立刻就亂了。
漢軍前后夾擊,取得了大勝,活捉了趙王歇。
勝利之后,將領們問韓信:“兵法上說,‘行軍布陣應該背后靠山,前邊臨水’,現(xiàn)在您讓我們背水排陣,竟然取勝了,這是什么戰(zhàn)術呢?”
韓信笑著說:“這也是兵法上有的,只是你們沒有留心罷了。兵法上不是說‘陷之死地而后生,置之亡地而后存’嗎?我們的士兵并沒有受過嚴格的訓練,如果有退路,士兵都逃散了,怎么能讓他們拼命呢!”
成語積累:背水一戰(zhàn)
背水:背向水,表示沒有退路。
后來指處于絕境之中,為求出路而決一死戰(zhàn)。
韓信曾經(jīng)有一個和劉邦、項羽三分天下的好機會,但是他主動放棄了。
攻下趙國以后,韓信接著進攻齊國,大破二十萬援助齊王的楚軍,殺了楚將龍且,占領了齊國。
這時候韓信的實力已經(jīng)非常強大,是事實上劉邦、項羽之外的第三股勢力。
項羽聽說龍且被殺,有些害怕了,派說客武涉去勸說韓信脫離劉邦。
韓信對武涉說:“我侍奉項王,不過當個衛(wèi)士,言不聽,計不從,所以我背楚歸漢。漢王拜我為上將軍,脫下他身上的衣服給我穿,把好食物讓給我吃,言聽計從,所以我才有今天!我絕不會變心的,請您替我辭謝項王的盛情!”
武涉走后,又有一個叫蒯徹的人勸韓信自立為王,也被韓信拒絕了。
成語積累:解衣推食
把穿著的衣服脫下給別人穿,把正在吃的食物讓別人吃。形容對人熱情,慷慨地給予關心和幫助。
劉邦建立漢朝以后,韓信因赫赫戰(zhàn)功被封為楚王。
劉邦始終對韓信不放心,他想削去韓信的兵權,卻苦于沒有理由。
不久,劉邦接到密告,說韓信收留了項羽的舊將鐘離昧,有謀反的嫌疑。
于是,劉邦假稱自己要到云夢澤巡游,派使臣通知各諸侯前往相會。
韓信感到惴惴不安,他想發(fā)兵造反,又認為自己沒有罪,想覲見劉邦,又怕被擒。
這時有人跟韓信出了個餿主意:“殺了鐘離昧去見皇上,皇上一定高興,就沒有禍患了。”
韓信去見鐘離昧,坦白了這件事,鐘離昧說:“漢王不攻打楚國,就是因為我在你這里,你想殺我討好漢王,我死了,下一個死的就是你?!?/span>
于是罵韓信說:“你不是個厚道人!”然后自刎而死。
韓信拿著鐘離昧的人頭去見劉邦,劉邦命令武士把韓信綁了。
韓信說:“果真像人們說的,‘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F(xiàn)在天下已定,我本來應當被烹殺!”
劉邦說:“有人告發(fā)你謀反。”就給韓信戴上了刑具。
到了洛陽,劉邦赦免了韓信,改封他為淮陰侯。
成語積累:兔死狗烹,鳥盡弓藏
烹:燒煮。
兔子死了,獵狗就被人烹食。鳥打完了,就把弓收藏起來。
比喻給統(tǒng)治者效勞的有功之臣成就事業(yè)后被殺掉或拋棄。
韓信離開了自己的封地,又失去了兵權,好比蛟龍被困在了陸地,猛虎被關進了囚籠。
他悶悶不樂,托病不去上朝。
但即便到了這時候,他說話的口氣仍然很大。
有一次劉邦問韓信:“你看我?guī)П蛘棠軒Ф嗌偃笋R?”
韓信說:“不超過十萬?!?/span>
劉邦說:“我能帶十萬,那你呢?”
韓信回答說:“我越多越好?!?/span>
劉邦說:“奇了怪了,您越多越好,怎么還被我俘虜了?”
韓信說:“陛下不能帶兵,卻善于駕馭將領,這就是我被陛下俘虜?shù)脑??!?/span>
韓信被蕭何和呂后合謀殺掉以后,劉邦平叛回來,聽到韓信的死訊,又高興又感到惋惜,問呂后:“韓信臨死時說過什么話?”
呂后說:“韓信說,后悔沒有采納蒯徹的計謀?!?/span>
蒯徹就是當初勸韓信自立為王的辯士之一。
成語積累:多多益善
益:更加。
形容越多越好。
EASTWEST
寫在最后:
現(xiàn)在我們回到最初的問題:
為什么張良和韓信的命運如此不同呢?
司馬遷說:假如韓信能夠像張良一樣學道謙讓,不夸耀功勞,不恃才傲物,就沒事了。
易中天老師分析說:韓信“猶豫狐疑、患得患失”“在最能夠背叛劉邦的時候忠貞不貳,卻在最不可能反叛時涉嫌謀反”,這些都是造成他的悲劇結(jié)局的原因。
這些都是從韓信的角度去想怎么才能避免悲劇,但有沒有個人以外的有更深層的原因呢?
我們想象一下劉邦和韓信的互動:
韓信在劉邦身邊,心里犯著嘀咕:“他會不會懷疑我對他有威脅?會不會拿我開刀?要不干脆反了算了?”
劉邦心想:“這小子看我眼神怎么不對?一定心里憋著壞呢!最好還是先下手為強?”
雙方的猜疑和不安全感越來越深,積累到一定程度,不是劉邦殺了韓信,就是韓信真的造反。
整個過程就像一個自我實現(xiàn)的預言。
韓信的個性是狂傲了一些,不過假如活在今天,頂多就是人緣差,升職加薪慢,絕不會有性命之憂。
真正殺死韓信的,既不是劉邦、呂后和蕭何,也不是韓信的張狂性格,而是皇權之下畸形的君臣關系。
我們今天給孩子讀歷史,并非為了讓他們學會古人的“處世之道”,而是要讓他們從對歷史的學習中獲得批判性思維的能力。
畢竟,我們所期待于他們的,是創(chuàng)造一個未來,而不是復制一個過去。
文章圖片:采集于網(wǎng)絡,僅作學習交流使用,版權歸圖片作者所有,侵刪。
]]>劉姓最早的一支來源于祁姓,是帝堯的后裔,形成于夏朝后期,出自今河南魯山。祁姓之劉有同出一源的兩支:一支直接出自劉累,形成于夏朝;一支出自劉累后裔士會,形成于春秋初期。
劉累生于夏朝后期,曾經(jīng)跟著精通養(yǎng)龍技術的豢龍氏學過馴化龍的本領,為夏朝第十三帝孔甲馴養(yǎng)4條龍,因而被孔甲賜姓為御龍氏。劉累在為孔甲養(yǎng)龍時住在今河南偃師縣南。后來,由于飼養(yǎng)不善,死了一條雌龍,劉累怕孔甲治罪,就偷偷地帶著家眷南逃到魯縣躲了起來。劉累的子孫以劉累的名字為姓氏,就是中國最早的劉姓。
所以傳說中劉邦母親河邊洗衣服被龍纏身,因此生了劉邦也未必為杜撰,劉邦赤帝斬白帝也許不是憑空捏造,人家祖上就是玩龍的。
影視劇照
劉邦可謂是劉姓最大的發(fā)揚光大者,七年創(chuàng)業(yè),打了大漢400年江山,使得劉姓名人輩出,。
僅東、西兩漢劉姓就出了很多厲害的角色。
劉恒,漢文帝,開創(chuàng)“文景之治”,廟號太宗。
劉啟,漢景帝,延續(xù)文景之治,平定七國之亂。
劉徹,漢武帝,千古一帝,開疆拓土,文治武功。
劉秀,漢世祖光武帝,東漢王朝建立者,史稱“光武中興”。
劉備,蜀漢昭烈帝,蜀漢建立者,又被稱為先主。
影視劇照
以大漢為基,劉家優(yōu)秀血脈源遠流淌,人才輩出。
劉向,西漢史學家文學家,有《戰(zhàn)國策》。
劉安,西漢淮南王,編纂《淮南子》。
劉徽,三國時期魏國數(shù)學家,著有《九章算術》。
劉勰,南朝時期文藝理論家,著有《文心雕龍》
劉文靜,唐初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劉弘基,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劉伯溫,即劉基,明初開國元勛,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劉禹錫,唐代政治家、詩人,代表作《陋室銘》。
劉墉,清代大臣,民間稱之為“劉羅鍋”。
劉姓的名人真是太多了,咱就不一一細說了,開國元勛就有好幾位劉姓的,你還知道劉姓的名人有哪些。
影視劇照
江蘇沛縣豐鄉(xiāng)人,漢朝的開國皇帝,史稱漢高祖。姓名數(shù)理
基本卦澤雷隨(清誼)顯明:棄舊迎新,意愿可成,萬事調(diào)順。人格(26)、總格(26)為風云變幻之英雄數(shù)。總格26數(shù):為人豁達,從善如流,任人唯賢。
劉邦,出身微寒,為人豁達大度,交游廣泛,雖然只是一個小小的泅水亭長,卻有著超拔豪邁的英雄氣概。早年見呂公,開口便送出10萬錢的上門禮,引起呂公的重視,甚至將美貌的女兒呂雉許與他為妻子。
劉邦斬白蛇起義,抗擊秦朝暴政,可見他“棄舊迎新”的果決。在風起云涌的秦末農(nóng)民起義過程中脫穎而出,可見他的英雄格局。在楚漢相爭的過程中,他要求韓信支援,韓信向他討“偽齊王”的稱號,他開始的時候還破口大罵,張良只是拽了拽他的衣角,他就立時領悟,給出“齊王”封號,可見他的反應機敏。
劉邦鄙視儒學,遇到自稱“高陽酒徒”的酈食其,立即為對方的學識征服,毫不猶豫就委以重任。他在馬上得天下,當陸賈著書論述秦失天下原因,他立即命蕭何重新制定律令,即“漢律九章”??梢娝膫€性化行為每每與總格所暗示的“為人豁達,從善如流,任人唯賢”如影隨形。
劉邦的名字,“劉”字代表的是斧鉞,暗喻權柄,“邦”字本身就具有安邦定國之意??梢娨淮弁踔?絕非空穴來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