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桂花飄香,彌漫在山城重慶的各個角落。
坐在城市的一隅,不經(jīng)意抬頭間,看到山水之城犬牙交錯的樓宇景觀,還有微波蕩漾中的城市,在水光下的閃爍倒影。
而其中,一個重要的閃爍點,來自嘉陵江。此時的山城,滿目青綠,秋風送爽,結(jié)束了長達數(shù)月的酷熱。
就在一個月前,這里經(jīng)歷了一場煉獄般的歲月。今天,我們來聚焦嘉陵江,重慶人最重要的母親河,沒有之一。
8月的重慶,炙熱,高溫剛剛來臨的時候,人們只是以為,這不過是“火爐城市”基本操作。
但是,往年的這個月份,天氣固然酷熱,但雨水也很充足,正是河流的汛期。甚至,江水可以莫過魔幻8D城市的路面、沖進菜園壩水果攤和商鋪,甚至沖進重慶代表性建筑——南濱路的雙子塔酒店的大堂。
然而,今年,這一切卻迎來了大變樣?!?a href="http://www.builtinbookshelves.com/archives/tag/%e5%98%89%e9%99%b5%e6%b1%9f" title="【查看含有[嘉陵江]標簽的文章】" target="_blank">嘉陵江我干了”沖上熱搜。從重慶最繁華的江北嘴CBD高樓上望下去,曾經(jīng)浩浩蕩蕩、可媲美黃浦江“十里洋場”的嘉陵江,成了一個個被割裂的切面。
看著裸露的河床,龜裂的地面,烈日下衰敗的枯草。嘉陵江,流域面積最大的長江支流,一下子變得骨瘦如柴。
刷屏朋友圈和各大媒體頭條的嘉陵江,被稱為“嘉陵工”。從涓涓細流到?jīng)坝颗炫仍俚健盎㈩^蛇尾”。嘉陵江到底怎么了?
我們不妨從它的過往歲月尋找答案。
“云橫秦嶺千秋雪,雪擁藍關(guān)馬不前?!?/p>
古詩里的秦嶺,巍峨豪邁,而在其挺拔粗獷背后,卻是無數(shù)溪流的溫柔。
嘉陵江的源頭溪流,就隱藏在這片廣袤深邃的大山深處。之所以名號嘉陵,有三種說法。一說是江水因流經(jīng)陜西鳳縣東北嘉陵谷而得名;另一說則見之于《水經(jīng)注》二十(漾水)載:“漢水南入嘉陵道而為嘉陵水”;第三種說法,因其西源西漢水流經(jīng)禮縣的嘉陵關(guān),而嘉陵關(guān)是戰(zhàn)國末代趙王嘉的陵墓所在地。
從陜西出發(fā),經(jīng)甘肅省、四川省、重慶市,最終在重慶朝天門,注入長江,整個江水干流全長1345千米。
四川廣元以北的嘉陵江,幾乎是渾濁的,這一區(qū)域嘉陵江都是在大山中穿行,而且地勢也是南低北高,水流速度較大,所以就容易沖刷出黃土和砂石,攜帶著滾滾而下。
出廣元之后,嘉陵江進入四川盆地腹地,一路奔向東南,與川東丘陵狹路相逢,面對一道道褶皺山的阻礙,嘉陵江毫無畏懼地前行。從三維地形圖上看,河流“切穿”了九峰山、縉云山、中梁山等三道山脈,也分別形成了瀝濞峽、溫塘峽、觀音峽,仿佛長江三峽的縮小版。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重慶的簡稱“渝”,也來自嘉陵江。從廣元開始,嘉陵江劈開劍門,繁榮了閬中,養(yǎng)育了南充,滋潤了廣安,直到合川與渠江、涪江匯合。這一段的嘉陵江以上古稱閬水,到合川以下稱渝水,大部分地區(qū)在重慶境內(nèi),這也是重慶地區(qū)被稱為"渝"的來源。
上游的嘉陵江,水文特征很“野”,其中最顯著的現(xiàn)象,就是河流襲奪現(xiàn)象多。所謂襲奪,就是一個流域的河流水量大,侵蝕比較猛,不斷地把自己的源頭向上游推進,時間一長,就把隔壁流域的源頭給占領了,由于對方比較弱勢,久而久之,改變流向,被更強勢的河流“奪”了過來。
陜西略陽以上的嘉陵江上游,原本屬于漢江上游的支流,后被嘉陵江襲奪。因為上游山脈連綿,河谷狹窄,嘉陵江水流湍急,支流眾多,相比鄰近的漢江,顯得很霸道。
從昭化至合川,是嘉陵江的中游帶,河道逐漸變得開闊。在這一段,嘉陵江是四川閬中、南充的母親河。
在當?shù)?,有一個廣為流傳的故事,唐朝天寶年間,玄宗李隆基聽聞嘉陵江一帶山水有奇秀,風光皆絕勝,但又感嘆蜀道巖巒橫絕,行走艱辛,無法前往瀏覽。于是便命吳道子和李思訓兩名畫家分別前往蜀中,將途中所見的景物描繪帶回長安。
沿嘉陵江的行程中,吳道子被迷人的景色所陶醉,靜靜品味別樣的山光水色,就一直沒有鋪開畫紙下筆。李思訓則花費三個月時間將所作的嘉陵風光圖向皇帝呈上,而吳道子空手上朝。面對責難,吳道子表示胸有成竹,磨墨濡毫,以宮殿的宮墻當紙,不到一天完成了一張《嘉陵江三百里風光圖》繪制。美景引來詩圣杜甫的贊嘆:
“嘉陵江色何所似?
石黛碧玉相因依。
正憐日破浪花出,
更復春從沙際歸?!?/p>
石黛碧玉,這是詩圣對嘉陵江景觀的精辟概括。如此生猛,又如此美麗,貫穿秦、隴、蜀、巴等不同文化區(qū)的大河,注定要在中國文明史上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千里嘉陵江水色,含煙帶月碧于藍”。
縱貫南北,流淌千里,宛如一條玉帶,嘉陵江這一灣碧水,始終都承擔著造福蒼生的使命。
古代的四川,尤其是成都所在的川西平原,人口稠密,經(jīng)濟繁榮,物產(chǎn)豐富,號稱“天府之國”。但那時,從四川前往長安要通過千里棧道,翻越巍峨的秦嶺、大巴山。
除了山道,位于川陜大道上的嘉陵江上游,成為天然的水運通道,其中,從白水江到四川廣元、昭化、閬中間隔幾百里,尤為重要。
因其便于航行,嘉陵江成為長江支流中的“黃金水道”。以其流經(jīng)的古城閬中例,在20世紀中期以前,受益于嘉陵江,閬中一直是嘉陵江上最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和水運中轉(zhuǎn)碼頭。其城南門以外,水深2米以上的江面寬度長年保持在120?300米之間,主航道寬度是10?15米。
“用川江號子的歌聲擰成
一股繩,把嘉陵江牢牢栓住
拖了兩千年”
詩歌《纖夫雕塑》,用一個“拖”字,把人類的生活和嘉陵江的命運,捆綁在了一塊。江水,只有與人類文明充分融合,水乳交織,才能從純粹的自然河流,變成生命的走廊。
但是,作為自然界的一部分,河流很難總是被人類所掌控。
嘉陵江上游地區(qū)地帶多暴雨,常常發(fā)生嚴重洪災。據(jù)史料記載和不完全統(tǒng)計,自1543年以來,嘉陵江流經(jīng)的閬中城區(qū)共遭受嚴重災害性洪水近40次,新中國成立以來,就發(fā)生了10次大的洪災。
所以,從古至今,通過治水,對抗“水害”,實現(xiàn)“水利”,成為常態(tài)。
公元115年,在嘉陵江上,武都太守虞詡帶領文武官員和士兵,從沮縣(即今略陽)到下辨(即今甘肅成縣)的漫長河道上擺開了治水戰(zhàn)場,成為嘉陵江歷史上首次有記載的治水創(chuàng)舉。
800至805年,興州(即今略陽)刺史、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嚴礪主持疏導嘉陵江二百余里。
然而,嘉陵江卻并不總是“狂野”。從廣元往南,下游進入四川盆地后,它就由一個“偉岸的父親”,化身為“溫柔的母親”。
由于相對高差沒那么大,流速減慢,嘉陵江江水清澈碧綠。再往下游到達重慶朝天門匯入長江時,才有了一半碧水、一半渾黃的“火鍋”匯聚的現(xiàn)象。
傳統(tǒng)文化意義上,嘉陵江西側(cè)到川西平原為蜀文化區(qū),江東到大巴山區(qū)域為巴文化區(qū)。沒有嘉陵江與長江之匯,就沒有重慶的誕生。因此,對于重慶人來說,嘉陵江是不折不扣的母親河。
從上游到下游,這位母親在中上游先后孕育出廣元、南充,它的支流上還有綿陽、遂寧、巴中、廣安,三江匯流之后,最粗壯的下游匯入長江,這里,誕生了最大的一座城——重慶。
“她由南而北穿境南充,在四川盆地的東北部搏動。她流過米倉山的古棧道,流過武皇故里的紅軍渡,流過閬中的錦屏山,流過蓬安的周子古鎮(zhèn)和濂溪祠,流過高坪青居的嘉陵第一曲流,流過合川的釣魚城,流進重慶的朝天門……”
一篇名為《嘉陵江從鏡頭前流過》的紀實散文,柔美地展現(xiàn)著嘉陵江的浪漫與詩意。
然而,母親河這份詩意,到了2022年的夏天,按下了暫停鍵。這是重慶近60年來最嚴重的干旱。全國人民瘋狂打卡的洪崖洞附近,一眼望去,嘉陵江平闊的江面沒有了,而且露出了大片淺灘。
很多重慶人記得,兩年前的8月,重慶洪峰過境時,大家坐在輕軌上還可以“看?!?。而過了兩年,幾乎同一時段,看到的卻是嘉陵江的“赤身裸體”。
“那一天,敵人打到了我的村莊,我便失去了我的田舍、家人和牛羊。如今我徘徊在嘉陵江上,我仿佛聞到故鄉(xiāng)泥土的芳香,一樣的流水,一樣的月亮,我已失去了一切歡笑和夢想。”
歌曲《嘉陵江上》,雖是當年的抗日救亡歌曲,放現(xiàn)在,卻依然有著強烈的寫實意義:嘉陵江,等著我們?nèi)フ取?/p>
如今,恢復風采的嘉陵江,在秋高氣爽的天氣里,在西部起伏的山川中蜿蜒。
“千里嘉陵江水色,含煙帶月碧于藍。”
在李商隱的詩歌里,嘉陵江美麗如斯。而在今天,我們正在見證,“千里嘉陵”的景觀,先是被高溫炙烤。接著,嘉陵江畔的縉云山,遭遇大火。此后,鄰居四川發(fā)生瀘州地震。
其實,這些災害也在提醒我們:每一刻的安寧,都應倍加珍惜。從古至今,四川盆地,巴山蜀水,既有人杰地靈的繁華,也有山崩水災的磨難。災難,從來就是歲月的一部分。哪怕是天府之國的所在地,也免不了要經(jīng)歷。
如重慶與嘉陵江一樣,中國還有千千萬萬的城市、城鎮(zhèn)、村落與母親河組成的CP。惟愿天下母親河,永遠安詳;惟愿天下母親河的孩子,永恒安康。
]]>南津關(guān)在嘉陵江南岸。嘉陵江從北向南一路奔波,在這里歇腳打盹,順便拐了個彎,彎出了個閬中古城,也拐出了個南津關(guān)。兩者一南一北隔江相望。杜甫在《閬水歌》中寫道:“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正憐日破浪花出,更復春從沙際歸?!?/p>
閬中是全國著名的古城,幾年前的國慶節(jié)我來過一次,人山人海,四面八方的人群源源不斷地向這個不大的古城涌來,大街小巷的人潮像嘉陵江水一樣猛漲,要把古城都抬了去。
初夏時節(jié),雖是周末,但街上一派冷清,很難見到游人。店家坐在店里沒精打采地望著一成不變的街景,見到有人經(jīng)過,趕緊熱情地招呼:“吃飯嗎?進來嘛!”要么就說:“自制的桑椹醋,張飛牛肉,買點回去!”
走在古街上,腳下褚紅色的石條花紋間長起了一條條暗綠色的青苔,與往日的熱鬧形成鮮明的對比。穿過古街,來到江邊,登上游船沿江游了一趟,然后直抵江對岸——一座灰白高聳的關(guān)隘,上書三個大字:“南津關(guān)”。這就是我此行的目的地。
下船進關(guān),是一條不寬的石甬道,兩邊有浮雕,是關(guān)隘圖,還有管道噴著霧氣,有大霧彌漫之感。拾階而上,眼前是一條不寬的古街,兩邊房屋古色古香。與閬中古城一樣,南津關(guān)依然是游人無幾。
既是津關(guān),當是水路關(guān)卡要沖。古代交通不便,唯水路通達。劉備派張飛在這里鎮(zhèn)守是相當重要的,沿嘉陵江,上可直達廣元,下可直達重慶,進入長江,通到上海。南津關(guān)人員貨物往來,是一個重要的集散地,很快就形成了古鎮(zhèn)。古閬中縣所轄四鎮(zhèn)東郭鎮(zhèn)、南津鎮(zhèn)、西津鎮(zhèn)及北津鎮(zhèn),可以看出閬中是環(huán)水而建的。
南津關(guān)古鎮(zhèn)面向江水,背靠風景秀麗的錦屏山,錦屏山上建有觀星樓,為古代天文學家觀測星象之所。西漢時,閬中人落下閎入京前,曾在這里研習天文,觀測星象,自成一套有關(guān)天文的學說。入京后,落下閎參與創(chuàng)制了影響中國古代農(nóng)事的《太初歷》。公元前104年,漢武帝定為太初元年。英國著名科學家李約瑟評價落下閎為“中國天文史上最燦爛的星座”。
唐代風水大師袁天罡和李淳風也先后來到這里。袁天罡先于李淳風來到閬中,當時閬中被稱為隆州。667年,李淳風來隆州會袁天罡,討論《乙巳占》,此時袁天罡已去世兩年。想來李淳風十分傷感,于是擇地隱居,設置觀星臺,撰寫出《乙巳占》十卷。李淳風將風力定為八級,是世界上第一個給風定級的人。吳道子的《嘉陵江山圖》,就是以錦屏山為中心點繪制而成。
最遲在北宋年間,南津關(guān)已經(jīng)發(fā)展成了一個發(fā)達的商業(yè)小城,人口密集。秀美如畫的景色吸引著眾多文人前來。765年春,杜甫一家來到閬中,準備經(jīng)嘉陵江乘船去重慶,然后出川。他之所以繞道閬中,是因為前次來閬中未賞盡這里的美景。
杜甫在《閬水歌》中寫道:“巴童蕩槳欹側(cè)過,水雞銜魚來去飛。閬中勝事可腸斷,閬州城南天下稀?!蹦辖蜿P(guān)在閬中城南,杜甫乘船而來,小鎮(zhèn)熙攘,貨船往來,有巴童劃著船從身邊而過,小鎮(zhèn)身后山色氤氳,真的是一片難見的美景。杜甫還寫了《閬山歌》:“閬州城東靈山白,閬州城北玉臺碧。松浮欲盡不盡云,江動將崩未崩石。”
蘇東坡、陸游也曾來這里采過風。明代詩人李成宇寫有《乘木舟過南津關(guān)渡口》:“悠然一葉飄峰前,云影滌江輕叩舷。安得飛仙送云臺,飽讀天下第一山?!鼻宕?span id="kyswgdh"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2479858" qid="6582145224322274573" mention-index="0">宋琬賦詩《南津關(guān)》中說:“錦屏百疊張,翠壁千尋陡。崖谷異昏明,亭午氣如酉?!鼻迥r,英國旅行家威爾遜從儀隴入閬中,沿嘉陵江南岸抵達南津關(guān),為這個古樸而熱鬧的小鎮(zhèn)深感新奇,用鏡頭記錄下了南津關(guān)一角。
南津關(guān)古鎮(zhèn)不大,踏著石梯向上而行。眺望山下,一片屋頂。查閱資料,原來南津關(guān)古鎮(zhèn)早在10多年前就被整體拆除,我看到的是2012年時修建的仿古南津關(guān)。
【“浣花溪”文學欄目征稿啟事】
歡迎投來散文(含游記)、小小說等純文學作品,詩歌因系編輯部自行組稿,不在征稿范圍內(nèi)。字數(shù)原則上不超過1500字,標題注明“散文”或“游記”或“小小說”。作品須為原創(chuàng)首發(fā)、獨家向“浣花溪”專欄投稿,禁止抄襲、一稿多投,更禁止將已公開發(fā)表的作品投過來。作者可以將自我簡介、照片附加在稿件中。郵件中不要用附件,直接將文字發(fā)過來即可。在封面新聞發(fā)表的部分作品會被華西都市報《寬窄巷》副刊選用。作者信息包括銀行卡戶名、開戶行及網(wǎng)點的詳細準確信息、卡號、身份證號碼、電話號碼。投稿信箱:huaxifukan@qq.com。
【如果您有新聞線索,歡迎向我們報料,一經(jīng)采納有費用酬謝。報料微信關(guān)注:ihxdsb,報料QQ: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