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遠縣河流水系地圖
上龍盤;大炎頭、潮水巖、古木咀、菜地里、鷓鴣山、山汶洞朱家;羅壩(巴)、(井塘背)老屋場、(井塘背)牛角丘;禾亭鎮(zhèn)永(尹)佳村;冷水鎮(zhèn)尹家坊、上尹、下尹、匡家村;中和街?(待考)、下吳(伯營)村螺絲灘;劉家洞大福廟尹氏?(是否尹家洞?待考)。
1、寧遠上龍盤尹氏
先祖宗胤公,原籍江西,先世待考,于明朝開基永州府零陵縣茨塘(現(xiàn)接履橋鎮(zhèn)集義村),生子三:得子、得禮、得名,派衍老軍家,此后君仁公分住大木口享塘嶺;清乾隆年間,傳12世大秀公遷寧遠上龍盤:三子:長子:仕舜公;次子:仕超公;三子:仕亮公分三房開基立業(yè);文學(xué)公分住小木口黑氹灣;正紀公住在大木口營房嶺;懷寶公分住塔山觀。
大秀公支系字輩:大、仕、光、明、揚、朝、國;榮、華、萬、世、昌。(尹國成提供) (詳見零陵茨塘尹氏支系)
2、清水橋羅壩尹氏
羅壩建村歷史比較悠久,而且有“十名九姓”村之稱,其實全村有十七個姓氏和諧相處,開始有樂姓住在照陽洞尾巴以姓與地名尾字得名。羅壩村一個冬曖夏涼的羅壩潭。羅壩潭旁邊有一羅壩洞(羅壩廟巖:叫碧天洞),廟巖里有一方清代石刻,石刻上刻著“碧天之下現(xiàn)山川,一竅宏開不計年。呵護有神神久住,虛靈兩字永留傳……”是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該村500多戶,現(xiàn)村自然人口二千六百多人,其中尹姓116戶,人口500多人。
該村尹氏先祖景賢公,于明朝洪武初年官總兵,徙居永州府零陵縣巋山,長子鼎福,世系千戶,生子五:斌、誠、學(xué)、讓、英(后三公失考)。斌公子五:旻、昱(無傳)、昂、景、昌。其中,旻、昌二公俱徙居祁陽縣南隅普樂鄉(xiāng)尹家沖,唯有昂、景二公留居巋山。
康熙51年(1712年),高品公后裔自零陵巋山移居寧遠羅巴(現(xiàn)稱“羅壩”),高品公之妻楊氏婆祖;從巋山攜四子于寧遠清水橋鎮(zhèn)羅壩落業(yè)開基,四子:有臣公、有昌公、有習公(無傳)、有臨公。
嘉慶年間,有臣公下16世孔仁公(1761.6.13—1842.3.18)在柏家坪鎮(zhèn)井塘背村(腰江附近)老屋場購地開基立業(yè),該支系:20多戶,人口近100人,大多購房遷居縣城和外地,務(wù)工、經(jīng)商、從教等,枝繁葉茂,人才輩出。
另有牛角丘尹氏參與羅壩合修譜,歸為大房有臣公支系:先祖不詳,先住何仁湘,再住上塘尾,后定住牛角丘開基繁衍,目前10兄弟派下枝繁葉茂,人口眾多,有待進一步考證。其后裔大多遷居縣城和外地,務(wù)工、經(jīng)商、從教等,人才輩出。
牛角坵(柏家坪鎮(zhèn))尹氏參與羅壩(清水橋鎮(zhèn))合修譜,歸為大房有臣公支系:先祖不詳,先住何仁湘(保安鎮(zhèn)),再住上塘尾,后定住牛角丘開基繁衍,有待進一步考證。
經(jīng)本人查中華尹氏通志綜合志P626:尹氏南派下有:桂能公(當時誤為:居倫公:見后面圖片)遷寧遠禾停鄉(xiāng)(現(xiàn)為鎮(zhèn)):因為當時何仁湘屬禾停鄉(xiāng):所以才查該鄉(xiāng),但查高品公下家譜并無“居倫和桂能”記錄,字輩各不相同。
查該鄉(xiāng)另有尹佳村、尹家洞村(現(xiàn)為仁和鎮(zhèn),曾經(jīng)有尹氏居?。河锌赡苁侨f美、萬才支系搬遷入川:待考見后4),尹佳村支系是湖南郴州宜章南派下應(yīng)清公后裔遷到此(見后4),與南派獨立修譜,與北派無關(guān)聯(lián)。
清朝湖廣填川期間,羅巴(壩)尹氏有后裔遷往四川、重慶、廣東等地;民國期間,有后裔遷往緬甸、臺灣、衡陽;永州的冷水灘、江華、江永、新田等地亦有后裔分布。衍為大族,人才輩出。
目前有:教師:17人、各級部門干部50人、副處級(團級)以上5人;企業(yè)老板、經(jīng)理、董事長30人。
本支遵奉字派為:景、鼎、斌、永、伊(彥)、世、湘、廷、文、伯、承、時、子、高、有、茂、孔、楊、德、洪、繼、垂、萬、代、千/詩、葉/書、位/澤、祿/盛…,目前傳到28代“祿”字輩(148世)本支曾在1942年參與過永州尹氏通譜修編,至今未曾修譜。
以上為《永州尹氏通譜》部分節(jié)錄
世系字輩對比圖
以下為南派“能桂公”支系相關(guān)世系圖
(以上來源:中華尹氏通志地理世系志)
能桂公是常寧遷寧遠禾亭鄉(xiāng),居倫公是零陵遷四川開江等……,天南地北,誠公下居倫公本為北派,何為收編?完全不同世代不同支系的兩位先祖。
另外有:零陵巋山鐵屋房尹氏景賢公下文光公遷寧遠永安圩,由于變故其后裔三桂公于清朝年間又從永安圩遷往新田縣槎源,現(xiàn)后裔人口300多人,字輩:“……廷、文、伯、承、時、四、國、一、三……”保存有家譜,并于2020年新修建了尹氏宗祠。(見后“七”新田尹氏支系村落介紹)
3、大炎頭、潮水巖、古木咀、菜地里、鷓鴣山尹氏
零陵雙江橋尹氏,祖籍江西永新山田,系彪隆公之后。魁祥公派下,傳至仁德公,生有三子:尚忠、尚吉、尚達。尚吉、尚達兄弟一道于清朝前期徙居寧遠縣大炎頭,數(shù)年之后,尚吉公后裔再轉(zhuǎn)遷潮水巖。仁德公胞弟仁杰公,移居古木咀。
德耀公生有二子:一增、一倫,于康熙年間移居寧遠縣菜地里。德耀公胞弟德仁公,生有三子:一登、一第、一元,俱徙居新田大竹山,一元公再轉(zhuǎn)遷新田北鄉(xiāng)流湖坊。魁祥公派下,有正海公徙居寧遠鷓鴣山。
另外有后裔(不詳待考)遷住柏家坪鎮(zhèn)山文洞村(現(xiàn)為團結(jié)村)朱家落業(yè)開基。
以上各支在寧遠縣發(fā)展繁庶,遵奉字派為:元、正、德(高)、一(存)、世(仁)、尚、代、榮、昌、朝、垂、久、萬、枝、玉、葉……本支曾在1942年參與過永州附近的通譜,至今未曾修譜。
4、禾亭永(尹)佳尹氏
先祖濯公,爵封鄱陽侯,于唐末移居江西永新,傳至雄飛公開基茶陵火田。雄飛公之孫恒公,住茶陵江口,十傳至汭公,生子二:行甫、東甫。東甫,十一傳至應(yīng)清,自茶陵移居宜章栗源堡,傳子文學(xué),再遷塘嶺(今宜章縣栗源鎮(zhèn)塘嶺村)開基,其后有益良公移居寧遠縣禾亭鎮(zhèn),開基尹家村(2016年改名永佳村),子孫部分移居藍山縣塔峰、石龍橋桐子嶺一帶,留居本村者不多。
本支遵奉字派與宜章老家一致,為:“贊襄成美德,忠孝佐清邦,富有千家盛,科名萬代昌?!北局c宜章老家一起修譜,有譜冊。
5、冷水匡家尹氏
先祖原籍江西吉安府太和縣鵝景塘,曾先后在湖南桂東縣、宜章縣橋頭居住,其后有三聘公,于明朝洪武年間攜三子元保、元恭、元暴徙居寧遠縣,卜居簫韶峰蔣家坊,即今冷水鎮(zhèn)尹家村,此后分三大房發(fā)展,子孫聚居于上尹、下尹、匡家村等處,如今約有60多戶。
本支遵奉字派為:元、德、仕、宗、世、時、萬、良、尚、大、勝、宏、開、吉、地、興……原有族譜,因故丟失,如今存者為某一房支譜,且系手抄本。由于老人大多過世,碑石等素材幸存不多,本支修譜工作正在啟動中。
6、中和下吳(伯營)村(螺絲灘)尹家
本支系從道縣梅田遷來,為山東青州祖籍,系伏全公之后,詳見:湖南省道縣尹氏支系村落。
另有中和街上尹氏支系,有幾戶定住,先祖于民國期間,逃避戰(zhàn)亂遷徙到此開基落業(yè),據(jù)本支系尹君樂宗親說:后裔大多遷住長沙、深圳等地,一直與遷出地(邵陽還是衡陽常寧等)地修譜(待查),其它不詳。
7、仁澤鄉(xiāng)(中和)劉家洞大福廟尹氏
湖廣填川萬才、萬標、萬美公原籍湖南寧遠縣仁澤鄉(xiāng)(今中和鎮(zhèn))安仁里二都六甲劉家洞大福廟(現(xiàn)有仁和鎮(zhèn)劉安仲村,中和鎮(zhèn)、棉花坪鄉(xiāng)、禮仕灣左家交界處有大福庵:待查),湖廣填川四川達縣明月鄉(xiāng)開江踏灘河等處,但《中華尹氏通志》記載為鼎福公下支系,待查。
據(jù)川東五縣族譜介紹,達州蘆葦潭與開江踏灘河尹氏同訂字輩為:萬朝國正天興順,官清民自安,文章光祖訓(xùn),道德啟仁賢,世澤宗功遠,家傳富貴延,大廷開景運,孝友必為先。
仁和鎮(zhèn)尹家洞村:此地現(xiàn)無尹姓居住,已經(jīng)遷往別處。
但村地名介紹【尹家洞】Yǐnjiādòng曾有尹姓定居得名。轄文家、尹家洞、砠尾、柿花園、曾家塘等12個村民組。該村附近有劉安仲村:上面提到的“劉家洞下大福廟”是否是:仁和鄉(xiāng)劉安仲村下尹家洞,是否譜地名記錄錯?不得而知(待考)。
八、水市鎮(zhèn)橋頭尹氏支系
此支尹氏為邵東井邊尹氏支系后裔,該支系后裔已與邵東井邊尹氏合譜,保存有邵東四葉堂五修尹氏家譜(一)和(四)卷,目前知道只4戶約30多人,于抗戰(zhàn)期間遷來寧遠,已傳3代。具體情況在查詢中(待補充)。
水市原名水打鋪,歷史上曾因上游猛降暴雨,造成山洪暴發(fā),沖走沿街房屋及人畜,故有“青天白日水打鋪”之稱。水市鎮(zhèn)原屬水市區(qū),1995年撤區(qū)并鄉(xiāng)建鎮(zhèn)時,由原水市鎮(zhèn)、香花鋪鄉(xiāng)、大界鄉(xiāng)、梅崗鄉(xiāng)合并而成,是有名的圩鎮(zhèn)。有著名的“水市水庫”,風景宜人。
風景宜人。
(普查人/家譜提供:副會長尹凱敏/尹春生)
附:邵東井邊尹氏源流:
始祖君文(行大郎),元代自江西吉安府泰和縣牛星圳徙居邵陽東鄉(xiāng)。子嘉從(字法魁,行大郎),明洪武五年遷湖南邵東太平洞霞大壩山。始遷祖嘉從子彥華(字榮貴),明建文元年復(fù)遷邵東萬安井邊。 始遷祖法魁、法澄、法清,明洪武初自江西泰和遷邵東太平之洞霞,澄裔世居洞霞,清裔移居新寧茅沖,魁公率子彥華復(fù)由洞霞遷居萬安井邊。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始修族譜,光緒十八年(1892)續(xù)修。
井邊班次:君嘉彥應(yīng)仲,必志政添宗,世代興文武,安樂思明道,遠猷慶國祚。 字輩(清政公支系):政福興文廣 ,泰添廷紹卿 ,仁義良百世, 雄武樂千春 ,篤學(xué)隆時遇, 敦倫顯德名……。
洞霞班次:太再添原仲,世代興文武,安樂思明道,顯榮慶國祚。
茅沖班次:汝添世應(yīng)友,魁文興大邦,安樂思明道,顯榮慶國祚。
新班次:德修能繼述,善積定呈祥,力學(xué)崇和靖,展才效晉陽,懿范留傳裕,宏勛啟佑良,緒由為憲盛,含秀共芬芳。續(xù)修新班次:卓立乾坤上,宜如何事功,家庭敦孝友,作忠嗣清風。(尹氏家譜字輩對照表提供:尹啟航)
(家譜來源:尹氏家族群)
歡迎閱讀,如需要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和作者。
編輯:尹珺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