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層
一家鄉(xiāng)村超市的變遷
和城市里許多大型超市一樣,位于濮陽縣梁莊鎮(zhèn)劉寨村的新農(nóng)村超市,春節(jié)也一直營業(yè)到除夕晚上。
“大年三十,該買的都買了,有必要忙到三十下午嗎?”面對記者的疑惑,老板劉永鋒說:“別說下午,晚上還有人來呢?!闭f著,一位小伙子進來買煙,劉永鋒熟練地用掃碼槍一掃,小伙子則通過微信掃碼結(jié)賬,然后互道新年好后離開。
“我沒說錯吧?”劉永鋒一邊笑一邊感嘆:“現(xiàn)在農(nóng)村除了沒城市繁華,生活方式跟城市差不多呢。”
當天下午,記者在新農(nóng)村超市看到,房屋寬敞明亮,貨架干凈整齊,貨物分門別類。從蔬菜到糧油,從日常生活用品到兒童玩具,應有盡有。
“超市真不小??!”記者感嘆。
“我這個超市目前是400平方米,這樣面積的超市幾乎每個村都有,只算是一個中型超市?!?a href="http://www.builtinbookshelves.com/archives/tag/%e5%88%98%e6%b0%b8%e9%94%8b" title="【查看含有[劉永鋒]標簽的文章】" target="_blank">劉永鋒介紹,他干超市已整整20年了,從最初一天掙二三十元,到現(xiàn)在一天整四五百元,見證的是農(nóng)村的發(fā)展和農(nóng)村消費層次、檔次的提高。
“消費層次、檔次的提高,這個怎么說?”記者問。
劉永鋒打開了話匣子。20年前,初中畢業(yè)的劉永鋒沒有像很多農(nóng)村小伙一樣,選擇外出打工。頗有一些文藝情懷的他,想留在村里做出屬于自己的事業(yè)??吹酱謇锶速I東西不方便,他就在自己家開了個小賣部,取名永鋒超市。
那時候,村里主要是老人、兒童和婦女,青壯年勞力基本都出去打工了。留村的這三個群體,沒什么消費能力,平時也就是買個油鹽醬醋等生活必需品。所以當時的小賣部交易并不活躍,小賣部用的秤甚至都是老式的盤子稱。到來過年,很多家庭買年貨,就是必要的油、香煙、便宜白酒,最多再買點兒瓜子和糖果。不僅如此,多數(shù)人買東西并不挑品牌,而是看價格,挑便宜的買。
隨著農(nóng)村經(jīng)濟的發(fā)展和農(nóng)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后來人們慢慢開始給小孩買點玩具、餅干,過年時還要給家里添點肉食,適應村民的需要,小賣部貨品也就慢慢豐富起來,劉永鋒把盤子秤改成了電子秤。再后來,他又把電子秤換了條碼秤。在貨品越來越豐富的同時,也伴隨著人們對其品牌的需求,有些人買品牌開始看牌子,比如買牛奶,一線品牌的牛奶賣得比二三線品牌的牛奶賣得要好不少。
眼看著人們對貨品的需求越來越高,小賣部已滿足不了人們的購物需求。劉永鋒就把院子騰出來,蓋成了400平方米的超市。面積大了,劉永鋒專門到市里考察大型超市的貨品擺放和經(jīng)營理念,按照城里超市的標準,對超市進行了全方位提升。經(jīng)過改造提升,消費者體驗感更強了,愿意再次來店的消費者越來越多了。他給超市取了時髦的名字——新農(nóng)村超市。他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農(nóng)民們生活水平提高后,常年都有蔬菜、肉類的消費需求,又在超市增加了蔬菜區(qū),每天早晨天不亮就親自跑到附近大的批發(fā)市場進貨。每天的新鮮蔬菜,很受村民的歡迎。
劉永鋒說,隨著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的穩(wěn)步推進,他明顯感覺到了農(nóng)村、農(nóng)民的變化和進步。尤其是農(nóng)村政策越來越好,在農(nóng)村有了越來越多的致富門路,一些出門打工的年輕人,也從外地返回老家發(fā)展,人們的購買力也就越來越強。以過年來說,以前過年,村民們買東西品種很單一,舍不得花錢,現(xiàn)在花錢都很大方,牛奶、飲料等各種物品,一箱一箱往家里買。
“鄉(xiāng)村振興了,農(nóng)民富了,舍得消費了,超市生意也越來越好做?!眲⒂冷h總結(jié)說。正因為如此,他自己也更熱心村里的事務,成了村委委員,在干超市的同時,還用另一種方式為村民服務,為村里發(fā)展做貢獻。
記者 袁冰潔
編輯:吳 鈺
初審:李文亮
審核:徐洪波
終審:趙建敏
1.最低-10℃!大風+降溫!濮陽未來天氣…
2.一晚上接診近40例!醫(yī)生提醒:春節(jié)期間高發(fā),千萬警惕!
3.新春走基層丨堅守傳統(tǒng)技藝 凝聚智慧勤勞——非遺文化之魚燈籠
4.濮陽這里夜色美,文明更美!
這是希子媽媽的第223篇原創(chuàng)文章
記得我以前總會時不時的和友人吐槽:“哎,我是勞碌命??!”
隨著年齡的漸長,見過的人、經(jīng)過的事多了,方才明白:原來勞碌命是人生最好的命!
?
一、勞碌命的人,大多健康長壽
研究表明,長壽的人都是最閑不住的人,哪怕退休了,他們依然每天會找各種的事情做。
之前看到過一則新聞報道,102歲的長壽老人李善開,自退休后就在村里開起了小賣部,前幾年老人還親自去商家那里進貨,現(xiàn)在全靠批發(fā)商送貨上門了。
老人有五個兒女,四代同堂,老伴也89歲了,大家都勸他關(guān)了商店,安享晚年。
但是李善開老人說他家在村委旁邊,家門口也成了大家上街趕集、小孩上學的臨時候車點,在家閑著也是閑著,開著小賣部還可以給村里的老人來聊天,給大家有個娛樂場所,同時也可以給候車的小孩老人有個地方坐坐。
至今102歲的他依然精神矍鑠,思維清晰,聲音洪亮,他仍然在小賣部里忙著給鄉(xiāng)親們拿貨,大家買東西回家后,老人又閑不住地擦擦貨柜,掃掃地。
從不讓自己閑著,是這些長壽老人共有的秘訣之一。
有人說,人活著太苦太累了!
是苦是累,不同的人理解的方式不同,你覺得苦,那確實很苦,人生下來確實要吃各種的苦。
人生是一個經(jīng)歷酸甜苦辣的人生,我們需要經(jīng)歷在每一個當下不同時間段的辛苦忙碌后成長蛻變的甘甜,經(jīng)歷不同時期中的每一次揮灑汗水自我挑戰(zhàn)成功后的那種喜悅。
有期待的人生,有目標感、有追求的人生,活著才有盼頭,才不易老去。
?
二、勞碌命的人,大多家庭和睦
勞碌命的人,幾乎都是家庭責任心特別強的人。
忙里忙外,扛起家里的大小事務,什么事都要親力親為,他們就是家中的頂梁柱、搖錢樹。
還記得紅樓夢里的賈母嗎?她其實是賈家最勞心的那個人,雖然外面看似在享福,實則為了這個家操碎了心,樹倒猢猻散,她是賈家的大樹,是賈家的定海神針。
我們細細觀察和品味,其實很多的家庭都是女人在支撐著整個家。
女人是圣母的化身,一個家庭、家族的興旺肯定離不開女人的勤儉持家,多少的名人、偉人都曾歌頌過自己的母親。
我的父親曾心疼地感嘆道:“女人一旦結(jié)婚生子后就開始苦了!”
女人可以不選擇結(jié)婚生子,或者不用有那么多的責任心,也許會少些辛苦,多些自由,但會失去家庭和睦、其樂融融的幸福。
尤其在一個家庭中,某些成員所謂的幸福背后總是建立在另一些成員默默辛勤付出的基礎(chǔ)上的。
家庭的和睦幸福,一定離不開勞碌命的人,為了家的歲月靜好,勞碌命的人在負重前行。
三、寫在最后
忙碌有事做,活著才充實,活著才有價值,古人云“有事身方健,無為壽難長”,勞碌命實則是最好的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