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帝說是戰(zhàn)國諸子競言古帝王的產(chǎn)物,但從戰(zhàn)國到唐代孔穎達,都沒有一個真正統(tǒng)一的五帝說,而是至少有五種關于“五帝”的說法。
第一種是《戰(zhàn)國策》五帝說:《周易系辭下傳》認為,應該以“宓戲(伏羲)、神農(nóng)、黃帝、堯、舜”為五帝。
第二種是《大戴記》五帝說:《大戴記》第一次出現(xiàn)了以五帝為篇名,以黃帝為中心的五帝說,書中的《五帝德》、《帝系》,記載了宰予向孔子請教黃帝等五帝的問答。根據(jù)歷史描述以及史書記載的情況來看,黃帝居于五帝的首位,以“黃帝、顓頊、帝嚳、堯、舜”為五帝。
第三種為《呂氏春秋》五帝說:以《呂氏春秋》為起源,便以觀察自然現(xiàn)象為主,作為判斷天下事物的依據(jù)。他們認為只有參照上天的指令治理國家才能國泰民安。在《呂氏春秋》的《十二紀》中有四時五行、五方配太皞、炎帝、黃帝、少昊、顓頊的五帝說。
第四種是漢為堯后而造作的五帝說:劉歆依據(jù)《左傳》的少昊代黃帝,在司馬遷的五帝說的黃帝之后、顓頊之前加入了少昊,編造出五行相生的新五德始終說,以“黃帝、少昊、顓頊、帝嚳、堯、舜”六位帝王為五帝。但六位帝王怎么能稱為五帝呢?這顯然是有邏輯沖突的……
第五種是《帝王世紀》修正五帝說:晉皇甫謐的《帝王世紀》就將黃帝改為三皇之一,而以“少昊、顓頊、帝嚳、堯、舜”為五帝。
那么五帝究竟哪個說法更為準確呢?或許我們可以從司馬遷的《五帝本紀》中找到答案?!段宓郾炯o》是《史記》中的一章,是司馬遷經(jīng)多方調研,仔細研讀先秦史書才作成的。因此,五帝當以《史記》中記載的“黃帝、顓頊、帝嚳、堯、舜”較為合理。
不管哪種五帝說中,大禹都不是五帝之一哦!是不是很驚訝?跟我們小時候認為的不一樣啊
你心目中認為的五帝又是哪五個呢?歡迎評論區(qū)留言討論,下一篇:我們來聊聊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朝代:夏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