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以史為鑒。
最近又有很多人在發(fā)杜牧進京趕考,夜宿青樓,拔牙留念的虛假故事了,忍不住跟大家多說幾句杜牧所在的杜家的故事。
在這個故事里,有四個節(jié)點:
2、正是因為路過揚州,才認識了青樓女子,然后兩人如膠似漆;
3、但是杜牧比較要以科舉為重,所以只能忍痛離開,離開前拔牙留念;
4、杜牧科舉高中后回到揚州,卻失望而歸,寫下著名的詩篇《遣懷》。
但是如果朋友們熟悉唐代歷史,就會明白,前文中的第一個節(jié)點就完全是假的!隨便查一下就知道:
杜牧,字牧之,唐京兆萬年(今陜西省西安市)人。
唐代的京就是長安,杜牧一個西安人去西安考科舉,為啥還要跑到揚州去路過一下呢?
杜牧出身的京兆杜家可以說是關中郡姓的代表之一,從西漢時期的御史大夫杜周、杜延年開始,就在長安扎根了。
京兆杜家在中國歷史上留下的名人非常多,比如曹魏名臣杜畿,西晉軍事家杜預,南北朝有名將杜驥、杜掞……
到了唐代之后,杜家更是號稱“城南韋杜,去天尺五。”
杜家為唐代貢獻了多名宰相級名臣,比如大唐的開國功臣,凌煙閣名臣杜如晦;唐代杜家當?shù)搅嗽紫嗟木陀?span id="rtrpabn"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12704817">杜黃裳、杜佑、杜悰、杜元穎、杜審權、杜讓能等等,更不用說其他各種中小職位了。
在詩詞一道上,杜家也貢獻了千古詩圣杜甫,小李杜的杜牧等名家。
杜牧出生的時候,他爺爺杜佑正是當朝宰相;他大伯杜式方剛開始還避嫌在外當官,等杜佑去世后,杜式方官居農(nóng)少卿,賜金紫,加正議大夫、太仆卿。
杜牧的堂哥杜忭還娶了唐憲宗最愛的長女,當了駙馬;
杜牧的父親叫杜從郁,剛開始當了左補闕,這是言官,其他人表示你父親杜佑是宰相,兒子怎么能當言官呢?于是就給降了半級當了左拾遺,后來改為秘書丞。
等到杜牧考科舉的時候,直接出門左拐就到考試的地方了,還去啥揚州呢?
《舊唐書》記載杜牧和弟弟杜顗,都很輕松地考中了進士:“牧、顗,俱登進士第?!?/span>
杜牧尤其出色,不但考中了進士,還接著參加了制舉考試,拿下乙等名次?。?/span>既以進士擢第,又制舉登乙第。——舊唐書)
唐代科舉中了進士后,一般需要守選三年,然后才可以由吏部安排授官;但是如果你認為你自己非常優(yōu)秀,也可以參加一年一度的制舉考試,考中就可以直接安排授官了。
而大唐制舉考試一般分為第一等和第二等,也就是甲第、乙第;杜牧就考了乙等!
有人說,乙等不就是第二等嗎?這有啥好吹的?
其實唐朝雖然有甲等,但是這一等從來沒有任何人中過,是個名義上的擺設!所以能考中乙等那就是實質(zhì)上的第一名了。
杜牧的確和揚州很有緣分;
杜牧爺爺杜佑就曾在揚州擔任揚州大都督府長史,充淮南節(jié)度使……杜佑在揚州時,史書記載他“家財鉅萬”。
而杜牧開始當官后,也先后當過淮南節(jié)度推官、宣州團練判官,還當過牛僧孺的幕僚,以及黃、池、睦、湖等州刺史。
杜牧于文宗大和七年至九年(833-835年)在淮南節(jié)度使牛僧孺幕府任推官,轉(zhuǎn)掌書記,居揚州。
當時他三十一、二歲,頗好宴游。他在揚州期間,因為官場失意,就干脆與青樓女子多有來往,詩酒風流,放浪形骸。故日后追憶,乃有如夢如幻、一事無成之嘆。
遣懷
唐/杜牧
落魄江南載酒行,楚腰腸斷掌中輕。
十年一覺揚州夢,贏得青樓薄幸名。
所以這首著名的《遣懷》詩,壓根是杜牧在黃州刺史任上,為追憶十年前的揚州歲月而作,而不是什么考中進士后懷念青樓女子所做。
而“青樓留牙”的這個故事也和杜牧沒啥關系。
有人傳是薛濤和元稹的故事,但是無論正史還是野史,其中都也未有記載;
還有人說這是李敖在某次講座時講的故事。
不管怎樣,杜牧肯定和這個拔牙的故事沒啥關系,和杜牧有關系的名妓也有,比如著名的張好好。
杜牧在太和二年(828)十月,進士及第后八個月,杜牧就奔赴當時的洪州,開始了擔任江西團練巡官,在這里認識了只有十三歲的歌姬張好好,兩人頗有一段交往。
張好好后來被杜牧的領導沈傳師的弟弟納為妾,從此就與杜牧音信隔絕。
過了幾年之后,杜牧來到洛陽,卻碰到張好好拋頭露面在賣酒為生,原來張好好早已被薄情的丈夫拋棄,只能在洛陽東城的一家酒店里賣酒。于是杜牧寫下了著名的《張好好詩》
要是編故事,編一個杜牧和張好好的故事還蠻不錯的。為啥要編杜牧上京趕考路過揚州還拔牙留念的故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