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明英宗兵敗,被瓦剌俘虜。他唯一的弟弟朱祁鈺被推了出來,登上皇位,把軍權委托給于謙,打贏了北京保衛(wèi)戰(zhàn),保住了明朝的萬里河山。
隨后,朱祁鈺當了8年的皇帝,直到病重之際,被朱祁鎮(zhèn)通過奪門的方式,搶走皇位。一個月后,朱祁鈺黯然去世,被追謚為“郕戾王”。
這是朱祁鈺的后半生。他作為皇帝,留下了實錄,所作所為,相當清晰。
然而,在他當上皇帝之前的人生,史書上卻記載甚少。甚至有一個廣為流傳的說法,他的母親是明宣宗朱瞻基的庶嬸嬸,他自幼被寄養(yǎng)在宮外,直到朱瞻基臨終之前,才父子相認。
這個說法是不是真實的呢?
本文我們就來探討一下,朱祁鈺當上皇帝之前的生活,以及身世謎團。
關于朱祁鈺的母親吳賢妃,無論是明實錄,還是明史,記載都很少。唯有在《罪惟錄》上,記載了一段勁爆的八卦:
朱瞻基登基之后,野心勃勃的漢王朱高煦起兵造反。朱瞻基御駕親征,把朱高煦抓回了北京囚禁。
隨后,朱瞻基巡視朱高煦的后宮,發(fā)現(xiàn)一名姓吳的妃子,美貌無比。朱瞻基心動不已,寵幸了她。
10個月后,吳氏生下一個男孩,也就是朱祁鈺。
由于吳氏是朱瞻基的庶嬸嬸,朱瞻基深知人言可畏,不敢把朱祁鈺母子接回宮里。于是,他便把母子二人隱藏在宮外,由宦官陳符代為照顧。
直到朱祁鈺7歲那年,朱瞻基病入膏肓,終于把吳氏和朱祁鈺召進宮里,在臨終的病榻上,和朱祁鈺父子相認,抱頭痛哭,并請求太后照顧他們母子。
于是,朱祁鈺被封為郕王,吳氏也被封為賢妃。
由于正史記錄的缺失,罪惟錄的這段記載廣為流傳,甚至很多人在介紹朱祁鈺的身世時,都采用這個說法。
然而,這個說法,真的可信么?
直到吳賢妃的墓志銘被發(fā)現(xiàn),這個謎團終于被解開:墓志銘表明,吳賢妃比朱瞻基大2歲,于永樂十年進宮侍奉朱瞻基。當時的朱瞻基只有14歲,還是皇太孫。
這個說法,也和《明功臣襲封底簿》里的一段記載對上了:吳氏的父親,名叫吳安,永樂十年的時候,把吳氏送進了宮里,吳氏的大哥還因此當上了錦衣衛(wèi)百戶。
吳賢妃既然早在朱棣時期就侍奉朱瞻基,那自然不可能是朱高煦的姬妾,也不是朱瞻基的庶嬸嬸了。
而且,從她進宮16年,才在32歲生下第一個孩子來看,她應該不得寵。算算時間,她懷孕之際,正值朱瞻基青梅竹馬的孫氏剛剛生下朱祁鎮(zhèn),無法侍寢。
或許就是在那個時候,朱瞻基寵幸了一些舊人,而吳賢妃也因此懷孕。
既然吳賢妃不是朱瞻基的庶嬸嬸,而是朱瞻基名正言順的妃子,那朱祁鈺就沒有了住在宮外的可能。
更何況,朱祁鈺住在宮外這件事,也不符合常理。
朱瞻基從還沒登基開始,就面臨著一個苦惱:他大婚多年,竟然沒有兒子。
朱瞻基從12歲開始,就被立為皇太孫,被確認為大明江山的繼承人。他沒有兒子這件事,對于明朝而言,是一件大事。
直到朱瞻基登基2年后,他青梅竹馬的孫氏,終于為他生下第一個兒子,也就是朱祁鎮(zhèn)。此時的朱瞻基,已經(jīng)將近30歲,大婚快10年了。
朱祁鎮(zhèn)出生的第二年,朱祁鈺也出生了。
從那以后,朱瞻基再也沒有生過孩子。朱祁鈺不僅是他最小的孩子,也是他唯二的兩個兒子之一。
我們都知道,以明朝的醫(yī)療條件,嬰幼兒的成活率并不高。朱瞻基雖然早早地立朱祁鎮(zhèn)為太子,但是誰也不能保證,這個孩子能不能平安長大。
在這種情況下,朱祁鈺作為朱瞻基僅有的兩個兒子之一,作為皇位的第二順位繼承人,他對朱瞻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但凡朱瞻基還有一絲危機感,對繼承人有半分看重,他也不可能讓朱祁鈺住在宮外。
縱使是一個父親兒女成群的普通皇子,如果沒有特殊情況,也不可能放在宮外撫養(yǎng),更何況朱祁鈺是僅有的2個皇帝之一,珍貴無比呢。
事實上,除了朱祁鈺生母身份有誤的《罪惟錄》之外,也沒有任何的史料證明,朱祁鈺小時候不在皇宮長大。
他在童年時期,享受的,應該就是皇子的正常待遇。甚至有可能,因為他父親的兒子少,而格外珍視兒子,他享受的待遇,要比其他皇帝的兒子要好一些。
有很多文章,把朱祁鈺寫成一個小可憐。朱瞻基去世的時候,他還不到8歲,就被封為郕王,離開母親,到宮外居住去了。
實際上,明朝的皇子封王就必須出宮,這是一個誤區(qū)。
史料中很少記載普通皇子離宮居住的時間。但是嘉靖年間,發(fā)生了一件特殊的事情:嘉靖皇帝的太子朱載壑去世之后,嘉靖皇帝迷信“二龍不相見”,便不怎么和三皇子裕王、四皇子景王見面了。到嘉靖三十二年,嘉靖皇帝還把尚未大婚的兩個皇子給趕出宮去居住。
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明朝的皇子,即便是已經(jīng)封王,也是可以住在皇宮的。通常他們會在大婚之后,才出宮開府居住,接著選擇合適的時間,去封地就藩。
崇禎皇帝年少之時,被封為信王之后,也是住在宮里。直到他大婚過后,他的哥哥天啟皇帝才命令欽天監(jiān)選擇吉日,讓他搬到宮外的信王府居住。
從上面的兩個例子來看,朱祁鈺在朱瞻基去世之后,大婚之前,應該也是住在宮里的。
更何況,朱祁鈺作為朱祁鎮(zhèn)唯一的弟弟,在很長一段時間內(nèi),都是皇位的第一順位繼承人。他身份特殊,年紀又小,朱瞻基的母親張?zhí)?,也絕對不會放心讓這么一個小孩子出宮居住。
那么,朱祁鈺是什么時候搬到宮外居住的呢?
史書上沒有明確記載,但我們可以根據(jù)明英宗實錄里關于朱祁鈺的記錄,略作推斷。
根據(jù)明英宗實錄記載,正統(tǒng)五年冬天,朱祁鎮(zhèn)下令戶部,郕王朱祁鈺已經(jīng)長大,每年給他3000石歲米、萬貫鈔作為俸祿,并給他撥了188頃地。
也是在這一年,朱祁鎮(zhèn)任命了郕王府的左右長史。這也是明英宗實錄里,第一次關于郕王府人事任命的記載。
這應該就是為朱祁鈺出宮開府做準備了。這一年的朱祁鈺,13歲。
從土木堡之變的相關記載可以看出,土木堡之變發(fā)生的時候,朱祁鎮(zhèn)早已親征,并結婚生子,朱祁鈺的兒子也已經(jīng)出生了??墒侵炱钼曇廊涣粼诰┏?,沒有按照明朝的慣例,到封地就藩。
這是為什么呢?
我們來看一看朱瞻基的兄弟,也就是朱祁鈺的叔叔們的就藩情況,大概就能得出答案。
朱瞻基有9個弟弟,全部活到朱瞻基的父親朱高熾繼位之后。他們在朱高熾繼位之后,被封為親王,但無一人到封地去就藩。
朱瞻基登基之后,有一個弟弟年少早逝,其余8個弟弟都健在。其中6個弟弟,在朱瞻基登基4年之后,朱祁鎮(zhèn)和朱祁鈺都已經(jīng)出生,才到封地去就藩。
而沒有就藩的兩個弟弟,一個是朱瞻基的同母二弟越王,史書上沒有給出他未就藩的理由;另一個則是朱瞻基最小的弟弟衛(wèi)王,因為他年紀小,又體弱多病,朱瞻基便把他留在了身邊。
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朱瞻基的弟弟們之所以要等到朱祁鈺出生之后才去封地就藩,大約是因為朱瞻基此前沒有兒子,萬一朱瞻基有什么意外,皇位將由弟弟繼承,所以他們都留在了京城。
等到朱祁鎮(zhèn)和朱祁鈺出生之后,皇位的繼承人相當于上了雙保險,朱瞻基這才把這些弟弟們都放了出去。
但是由于朱瞻基的兩個兒子年紀尚小,很有可能養(yǎng)不大,所以朱瞻基把自己的同母二弟,也就是皇位的第三順位繼承人,留在了京城,作為備胎。
朱祁鈺,應該也是類似的情況。
在朱祁鎮(zhèn)的兒子出生之前,朱祁鈺就是皇位的第一順位繼承人,自然不可能去封地就藩。
哪怕是到了土木堡之變那一邊,朱祁鎮(zhèn)也只有3個兒子,其中年紀最大的朱見深只有3歲,難保不會全部夭折,所以朱祁鈺也要留在京城里做備胎。
也正是因為朱祁鈺一直在京城里生活,朱祁鎮(zhèn)出征之際,任命他為監(jiān)國,待朱祁鎮(zhèn)被俘虜之后,他才有機會登上皇位,拯救大明。
史書上關于朱祁鈺童年和少年時期的記載,實在是太少了,以至于我們無法勾勒出他完整的人生,只能通過史書上的蛛絲馬跡,去盡可能地做推斷。
作為一個皇帝,他的記載本該更多、更詳實的。
我想,他早期的記載少,大概是因為,他只當了8年皇帝,就被朱祁鎮(zhèn)廢了。朱祁鎮(zhèn)并不承認他的皇帝稱號,只稱他為“郕王”,所以他的早期記載,都被朱祁鎮(zhèn)抹去了吧。
不知道將來的考古發(fā)現(xiàn),會不會為我們展示出朱祁鈺更豐富的人生。
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