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稀缺,但愿所有的“失去”都能“復(fù)得” | 模糊談判力 第五十六篇
這是桔梗在“談判思維”的第733篇推文。
全文共2297字,閱讀大約需要3分鐘。
1月7日,利奧走了,心臟病,2歲。
利奧(Leo),是家里的一只英短藍貓,我并不太喜歡它。
不喜歡的原因有三,
第一個原因是,養(yǎng)它純是意外;
兩年前,在和幾個老同學(xué)的一場酒局里,我喝多了,隨口說了句,“想養(yǎng)只貓”;
結(jié)果,第二天,老牛便TB下單給我買了一只。
這著實讓我有點措手不及;
賣家是江蘇的一個農(nóng)村貓舍,每天開車把幾十只貓狗送到上海販賣。
當我接到3個月大的利奧時,家里人對我一頓埋怨,怎么能突然說養(yǎng)貓就弄一只回家?
第二個不喜歡它的原因是,它并不健康;
接到它的第二天,就送去寵物診所體檢,果不其然,各項指標都很差;
診所大夫看了看我們說,“是貓舍買的吧?找商家退貨吧?!?/span>
這倒把我和老婆難住了,退貨?
商家說,體檢不合格可以退。
但“退貨”啥意思?
細問才知道,這樣“不合格”的幼貓,退回去的命運只有死……
老婆實在不忍心,盡管我很反對,但利奧最終還是留了下來。
第三個不喜歡它的原因,它并不討人喜歡;
利奧的性格很孤僻;
你去擼它,它還毫不留情地咬你、抓你;
家里面,所有人身上都有來自利奧的傷痕。
不僅如此,所有貓的惡習(xí)它幾乎都占了,到處亂尿,破壞沙發(fā),大量掉毛……
最不能讓人接受的是,它從來學(xué)不會粘人。
這兩年的日常生活中,它不太理我,我也不太理它。
1月7日這一天,利奧出現(xiàn)了嚴重的呼吸障礙,在把它送到寵物診所的時候,大夫馬上告訴我們,“很危險,你們要做好準備”。
老婆當時就哭成了淚人,我一邊安慰她一邊在心中告誡自己,
別太情緒化,這就是一只普通的寵物,我又不喜歡它。
搶救的過程不到一個小時,大夫就來告訴我,利奧已經(jīng)是心衰晚期,存活率幾乎為零,而且很痛苦,建議我做安樂處理。
老婆已經(jīng)哭得沒了主意,我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緒,同意了大夫的意見;
就在我打算在“安樂處理同意單”上簽字的時候,我突然有些茫然,
這不過就是一只普通的寵物貓而已,為什么我有種從未有過的失落?
在料理完它的后事之后,我回到家里,這份“失落”感就變得格外強烈;
我開始覺得家里的各個角落都仿佛能看到利奧的身影。
為什么會這樣?
我明明有那么多不喜歡它的理由,況且這樣的貓隨時還能買個回來,我究竟在失落什么?
我們依然在“模糊談判力”這個系列推文中,它的思維方式啟發(fā)自牛津大學(xué)的實驗心理學(xué)研究。
今天要聊的,依然是“七字說服力”的第六個字,“稀”;
“稀”,就是“稀缺”的意思,
越是“稀缺”的東西,越讓人在乎,也就越有說服力。
著名的英國作家,G-K-切斯特頓,說過這樣的話,
所謂“愛”它,就是意識到了可能會失去它。
請注意,“失去”是“稀缺”的終極表達。
我不禁浮想聯(lián)翩,試問,
無論是談判還是說服,我們究竟在追求什么?
可不可以說,
我們在追求的是,讓對方開始“在乎”?
因為,“談判不成”,“無法說服”,這都是對方根本“不在乎”的結(jié)果。
而“在乎”,不就是來自人們對一件事物的“稀缺”程度的感受嗎?
當“稀缺”達到了極端,也就是“永遠失去”,“在乎”也隨之達到了極端。
這也許能夠解釋我的失落;
盡管我并不喜歡利奧,盡管它是一只隨處可以買到的普通寵物,“失去它”突然讓我感受到了“稀缺”的說服力。
而在“失去”之前,我們似乎毫不在乎;
就像我在“安樂處理單”上簽字之前,我并未有任何奇怪的感受;
而在那一秒之后,巨大的失落感如潮水涌來。
盡管我不喜歡它,盡管它是一只普通寵物,但“失去”讓它成了“唯一”的遺憾。
讓我們看一個非常巧妙的借用“稀”字說服力的例子;
下圖是一則廣告,來自一家眼疾科研機構(gòu);
這則廣告的目的,是募集經(jīng)費來攻克一種叫做“老年黃斑”(AMD)的眼疾。
“老年黃斑”是導(dǎo)致中老年人致盲的一個主要疾?。?/span>
該如何去引起人們的重視,說服他們報名并捐贈費用?
這則廣告的設(shè)計角度非常巧妙,它首先借用了一個老年人抱著兒孫讀故事書的場景;
大部分55歲以上的老人,都十分享受這樣的時光;
可你是否注意到,你看故事書上的圖案開始模糊?
潛在的“老年黃斑”正在慢慢奪走你的視力!
請珍惜每一個和孫子孫女共同閱讀的美好時光,盡早發(fā)現(xiàn)你的眼疾。
這是一個十分簡單而聰明的“說服措辭”;
它最巧妙的切入點,就是引入了“稀”字的“失去”暗示。
美好的時光,有可能會被奪走?你將失去這樣的美好?
強烈的暗示,在讀者心中深深烙下一個“失去”的印記,它讓人產(chǎn)生強烈的失落感,從而驅(qū)動了說服力。
同樣的思路還能運用在優(yōu)化家庭關(guān)系上,再看一個例子;
圣誕節(jié)快到了,13歲的朱蒂去商場給自己的朋友挑一個圣誕禮物;
路過一家上時裝店,她看中了一件黑裙子,非常喜歡;
但她沒有額外的錢來買下它,于是她跟店員商量,希望能夠幫她保留這件衣服,下周一的時候她會帶著媽媽過來看這挑裙子。
回到家里,朱蒂告訴了媽媽這件事;
媽媽告訴她,
你今年的零花錢已經(jīng)超支了,但如果你真的非常喜歡這條裙子,我可以借給你錢去買,但以后你要還給我。
朱蒂一口答應(yīng)。
等到周一放學(xué),朱蒂來到時裝店發(fā)現(xiàn),這條裙子已經(jīng)被人買走了;
朱蒂好生難過。
這種“失落”的感受一直陪著朱蒂到了圣誕夜那天,她才發(fā)現(xiàn),原來偷偷買掉裙子的人,是媽媽!
這“失而復(fù)得”的驚喜,讓朱蒂對這一年圣誕節(jié)的禮物有了獨特的感受。
多年以后,這條黑裙子依然是朱蒂最珍愛的禮物。
應(yīng)該說,朱蒂的媽媽非常聰明,她知道如何運用“稀”字說服力來優(yōu)化一份禮物的力量。
“失去”才會“珍惜”。
這樣的忠告聽多了,并不能引起我們的重視。
我更希望,人們遭遇的“失去”可以像朱蒂那樣,“失而復(fù)得”。
今天的推文在講述“稀”字說服力的同時,我想做一件特別的事情,
我想把利奧永遠留在我的“談判思維”里。
短短20個月的記憶,讓我非常珍惜;
而在這里,利奧對我來說,也可以算是一種“失而復(fù)得”。
利奧,我很想念你,你永遠都是我們家的一分子,永遠留在我的心里。
–
–
–
這里是“談判思維”!
“模糊談判力 第五十六篇” 待續(xù)
— 桔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