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寒連著兔年除夕,節(jié)前最后一個工作日,衛(wèi)生員收集垃圾準備回家鄉(xiāng)過節(jié),樓下財務收尾年終決算,來處理工作的同事陸續(xù)先離開公司,辦公樓靜謐無聲。一首老歌從手機里飄出,觸發(fā)年關將臨徒增虛歲的感慨,疫情以來很多次一個人值守,愜意無人打擾的安靜時光。
也許年齡使然,也許因為這次病毒作祟,慵懶成為這一段的主基調,不想和陌生人打交道,不想做事。最近評議領導干部、職代會提案等材料,不計質量勉強報了。述職報告按要求三千七百多字壓縮到一千二、三百字,要面對領導和同行發(fā)言,不得已認真對待感覺燒腦,以前這點事從來沒有覺得是個事。
下班后去花卉市場買了幾支蝴蝶蘭,分別給兩家老人送了,留一枝喜慶過年擺在茶幾,想起汪曾祺題畫“山家除夕無他事,插了梅花便過年”的句子,平常養(yǎng)的都是些綠葉,花朵可點綴節(jié)日氛圍,今年春節(jié)簡約了,連打掃衛(wèi)生也從簡。#我的春節(jié)籌備日記#
抄寫唐代元稹《詠廿四氣詩 大寒十二月中》詩,“臘酒自盈樽,金爐獸炭溫。大寒宜近火,無事莫開門。冬與春交替,星周月詎存?明朝換新律,梅柳待陽春?!?/p>
最近一直溫習描寫梅花的古詩詞,這首詩寫大寒節(jié)令,雖然不主要描寫梅花,但梅柳并列作為迎春元素出現(xiàn)在詩的結尾,寒梅風骨常見諸古人詩中,梅花歷來是中國人精神世界的高潔象征。詩中金爐獸為獸形的炭火爐?!靶侵茉略n存”的意思比較費解,星周,指一年。詎,豈、怎的用法。存,這里為存蓄。這句大意是歲月豈能留住。
2023年1月20日星期五
null

歲朝佳兆圖 朱見深(明)

清代“姑蘇版”年畫《歲朝圖》

歲朝圖 齊白石
“元正啟令節(jié),嘉慶肇自茲?!边@是晉代詩人辛蕭詠年的詩句。元正亦稱“元旦”,是每年的第一天。一年節(jié)令時序開啟,美好喜慶的日子從這一天開始到來。因之,普天同慶,天下齊歡。
元正,又稱一歲之朝。人們?yōu)榱藨c賀這個歲首之朝,往往或歌以詩,或繪以畫等,采取多樣的形式表現(xiàn)出對新年的期盼與歡愉?!皻q朝圖”應運而生?!稘h書·孔光傳》云:“歲之朝,曰三朝”。顏師古注:“年之朝,月之朝,日之朝,故曰三朝?!睆奈覈簳x南北朝時期,春節(jié)便被稱為“歲朝”。“歲朝圖”(或稱“歲時清供圖”)或已產生。它通常以靜物為素材,配以賀歲的詩詞,通過畫中物品名稱的諧音、民俗寓意或歷史掌故,以祈求新年好運,春意盎然,讓奔勞一年的人們,感到親切溫暖、歡慰欣悅。
據(jù)有關文獻載,“歲朝圖”始于唐代,至兩宋,在宮廷中正式興起。歷史上著名的藝術家皇帝宋徽宗趙佶,每逢春節(jié)將臨,便命畫院的丹青妙手描繪冬季不能見到的花卉禽鳥,陳列在宮中以增添歲朝的喜慶氣氛。真正意義上的第一幅“歲朝圖”應是北宋趙昌所作的《歲朝圖》,該圖現(xiàn)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統(tǒng)而觀之,此圖畫面巨大,花團錦簇,鋪天蓋地、不留邊隙地鋪排,使之顯得典麗濃郁,燦若云錦。適逢花開,恰瞻新歲,細審此圖,畫心一座空靈通透的湖石,右傍一石亭亭如筍,四周或以雅潔的梅花、紅艷的山茶、清雅的水仙和美艷的長春花為素材,以朱砂、白粉、胭脂、石綠為基調,廣施鋪陳,巧飾取舍,從而使此圖繁而不亂,色彩和諧美艷。這種鋪排有序的安排,讓畫面展現(xiàn)出如蟄伏在四九寒天里的勃勃生機,透露著春天的訊息。這種意境富于清逸之詩趣,醇厚而有余韻,正是這幅畫作流傳千載而令人回味的審美所在。
畫家趙昌以擅繪聞名,他長于寫生,擅畫花果,多作折枝花、兼工草蟲,注重對景寫生。宋人范鎮(zhèn)《東齋記事》:趙昌“每晨露下時,繞欄檻諦玩,手中調色彩寫之”。又自號“寫生趙昌”。
由此可見,從宋元始“歲朝圖”就已是歲末年初文人雅士應景的題材,從宮廷到民間莫不如此。其后,諸如明憲宗朱見深的《歲朝佳兆圖》以及民間或以“鐘道迎?!薄鞍?柏)事(柿)如意”之類為題材的吉祥寓意圖等,無不如此。同朝傳諸后世的還有仇英的《歲朝圖》。陳洪綬的《清供圖》瓶中插梅,花綻新蕊,玉蘭輕舒,素雅中帶著清冷,雖佐以山茶吐丹,仍是“幾點寒英,用盡東風力”,給人以新歲明艷清新之感。其后的任伯年、蔣廷錫、吳昌碩等無不喜作《歲朝圖》。
在民間,“歲朝圖”同樣以年畫的形式出現(xiàn)在百姓的新年慶典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清代乾隆年間以蘇州桃花塢畫家蔡衛(wèi)源繪制的《歲朝圖》為粉本,木版刻印的“姑蘇版”年畫《歲朝圖》。這是一幅承前啟后、能夠反映清朝中期畫院畫風的年畫作品之一,描繪的是一處高門大第的庭院,亭臺、樓閣、水榭以及新年清晨人們歡娛的活動場景;遠景是披雪的山脈,近景是爆竹點火的孩童與折梅的仕女。全圖是以西湖孤山附近的行宮為背景而創(chuàng)作的。關于畫家蔡衛(wèi)源,傳不詳,僅在該作品中記有其名。此畫在構圖上受到南宋和明代院體畫的影響,畫面中樹石、仕女、童子吸取了宋元以來花鳥人物的傳統(tǒng);同時,又受到西洋“泰西畫法”的影響,采用了焦點透視和固有的中國散點透視相結合來表現(xiàn)建筑,其比例大體相稱,層次豐富,縱深感強。這兩種表現(xiàn)形式結合起來,既典雅工細,又不拘泥于傳統(tǒng)的視角。畫面上的詩文題跋,寫出了春節(jié)的熱鬧祥和:“梅雪爭春斗漸開,炮聲催轉歲朝來。紅爐圍座麟兒嬉,老翁攜杖步瓊臺?!?/p>
醇厚的節(jié)令民俗審美,令人心馳神往?!皻q朝圖”的題材,正是元正節(jié)令的一種審美注腳。從“歲朝圖”的繪畫題材看,大概可以分為三類:一為花鳥奇石,一為人物圖繪,另有歲時年景。其花鳥奇石類,常以瓶花為核心,點綴些許器物、仙花、瑞草、嘉果、奇石、文字吉語、古磚文玩等。這些花草果蔬,無不有著吉祥如意的含義。梅花象征著報喜,牡丹寓意富貴,瓶中荔枝意味著平安吉利,祥和歡喜。人物圖繪類則是借助于神祇,懸掛鐘馗、祖先等,祈祀驅邪降福。歲時年景類則主要描繪人們新年的歡樂場景。
關于“歲朝圖”歲首之慶,今人汪曾祺曾有評說。他在一篇散文中寫道:“曾見一幅舊畫:一間茅屋,一個老者手捧一個瓦罐,內插梅花一枝,正要放到桌案,畫上題曰:‘山家除夕無它事,插了梅花便過年?!@才是真正的‘歲朝清供’?!?/p>
畫作的背后,體現(xiàn)的是中國人獨特的審美品位。唯有尊重自然,順應規(guī)律,回歸質樸,才能擷取大自然最美的春意。歲朝清供,其靈魂就在一個“清”字。
傳統(tǒng)的節(jié)日風俗,包含著人們對生命的自我關愛,為生命的延續(xù)賦予了諸多新意。閑話“歲朝清供”,為歷史存照,為文化拂塵,為中華傳統(tǒng)文化揚輝,無疑是一件令人心曠神怡之樂事,我們身在其中,樂其樂哉!
(作者系中國藝術研究院副研究員)
]]>三山峰險藏天徑,一水波深含地紋。
心中擎起翻天印,擊破陰陽學至人。
洪均生太極拳練對了自合卦象,八卦相錯,五行生克。師父教“再收”一式說,此式步法踏出來一朵梅花。上接斜行拗步,胸朝巽位。右腿逆纏提膝向左腳后方跟半步。接著身右轉90度,胸朝向艮位,右腿順纏向右后斜角退半步,左腿逆纏隨身右轉,落在右腳原位置,右腿塌好襠勁,左腿向艮位前出一虛步,正好踩出一朵五瓣梅花。步如貓行,右轉身,左腳必須踩在右腳的腳印中。
邵康節(jié)《伊川擊壤集》有詩云:天根月窟閑來往,三十六宮都是春。明?唐順之最迷“擊壤體”,遂悟之成為貫通文武的全才。我認為邵雍易學心法暗藏于擊壤詩中,加了密,通《易》、古漢語、詩方能入其門。陰陽消息互換,八卦錯綜其數(shù),五行運化生機。不明其理,真詮很難修煉上身。欲知其中秘密,請看《武碼頭》。
~~~圣子撰書于壬寅年五月十八/潤廬。
]]>
梅花是中國十大名花之首,與蘭花、竹子、菊花一起列為四君子,與松、竹并稱為“歲寒三友”。在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中,梅以它的高潔、堅強、謙虛的品格,給人以立志奮發(fā)的激勵。在嚴寒中,梅開百花之先,獨天下而春。紫荊則有“敢為天下先”的風骨,紫荊盛開時,很多闊葉喬木都還沒有展葉。因此,紫荊與梅花也常一起出現(xiàn)在一些詩詞中。
梅花屬于小型觀花喬木,與紫荊屬中的灌木或喬木搭配皆可。梅花花期與紫荊花期恰好相互錯開,可先賞梅花,再賞紫荊。
《移居城中柬招溪上兩兄》
荊樹江城隔,梅花歲事殘。
曾經知別苦,敢道路行難。
凍雪銷泥濕,霜風吹面寒。
一尊今到手,來為話辛酸。
石沆,明代詩人。生卒年不詳,字瀣仲,原如皋羌灶人,少有才名,因不滿現(xiàn)實,終身不求仕途。中年遷居如皋,在城內覓一靜室,匡坐其中。
《壬辰元旦感懷時年五十歲》
【作者】方仁淵【朝代】清
一臥煙霞廢酒詩,長年清興強支持。
壯心未死驚元旦,虛愿難償愧故知。
荊樹已枯連理干,梅花猶發(fā)歲寒枝。
百年忽到知非日,感舊懷人兩鬢絲。
方仁淵(1844-1926),又名思梅,字耕霞,顧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