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成人在线网站,久久久精品午夜国产免费,久久综合九色综合色多多 http://www.builtinbookshelves.com 寶寶取名 公司起名 專家起名 周易起名 姓氏起名 Fri, 02 Jun 2023 06:28:48 +0000 zh-Hans hourly 1 https://wordpress.org/?v=6.8.2 http://www.builtinbookshelves.com/wp-content/uploads/2023/04/2023042403580774.png 毛傳 – 寶寶取名網(wǎng) http://www.builtinbookshelves.com 32 32 皋陶是什么意思,皋陶是什么意思解釋 http://www.builtinbookshelves.com/archives/34343 Fri, 02 Jun 2023 06:28:39 +0000 http://www.builtinbookshelves.com/?p=34343

(來源于網(wǎng)絡)

原文

  鶴鳴于九皋,聲聞于野。魚潛在淵,或在于渚。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萚。他山之石,可以為錯。

  鶴鳴于九皋,聲聞于天。魚在于渚,或潛在淵。樂彼之園,爰有樹檀,其下維榖。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解釋

  皋(gāo):沼澤中由小高地圍成的小沼澤。皋的本義為高地,《離騷》“步余馬于蘭皋”可證?!?a href="http://www.builtinbookshelves.com/archives/tag/%e6%af%9b%e4%bc%a0" title="【查看含有[毛傳]標簽的文章】" target="_blank">毛傳》:“澤也?!庇懈叩兀纯蓴r截成水曲,《毛傳》說的就是這個意思。九皋即九澤,言皋澤的多而深遠。還有的《詩經(jīng)》版本,沒有這個“九”字。

  野:野外。聞于野是說鶴鳴的聲音傳得很遠。陸璣毛詩草木鳥獸蟲魚疏》說鶴的鳴叫“其鳴高亮,聞八九里”。

  淵:水深處。

  渚:水中小洲。“魚潛在淵”兩句,是說因九皋廣大,魚可自由居處。

  樂:可愛的,令人高興的。

  園:園林。應該指的是西周的王家園林。

  爰:這里,此處。

  檀:檀木,高大喬木,木質堅硬。

  萚(tuò):低矮的'硬雜木。

  錯:琢玉的石頭,必取自他山,以其硬度不同。

  榖(gǔ):又名楮(音處),今名構樹,???/span>落葉喬木,唐代有一部叫《酉陽雜俎》的書中說:“構,田廢久則生。”是說這種樹木一般生在林間隙地或開闊田野,叢生。因其木材輕軟、不成材,所以又被古人視為“惡木”。其實,其樹皮可以造紙,還可以縫制衣服,其分泌的汁液可以制漆。

  攻:治玉,雕琢。

  譯文

  廣大幽曲的沼澤中,鶴鳴之聲傳到野外遠方。魚潛游在深深的淵潭,有時浮游到渚邊的淺灘。在那快樂園中,有高大挺拔的檀樹,檀木下還生長著叢生的雜木。他處山上的堅石,可以用來琢玉。

  廣遠幽曲的沼澤中,鶴鳴之聲傳于九天之上。魚浮游于淺渚灘,有時潛入淵潭深處。在那快樂園中,有高大挺拔的檀樹,檀樹下還生長著叢生的雜樹。他處山上的堅石,可以用來雕琢美玉。

  賞析

  《鶴鳴》在《詩經(jīng)》中也堪為一奇,歷代學者頗為措意。或謂之“全用比體”,“三百首中創(chuàng)調也”(王夫之夕堂永日緒論》),或謂之為“后世田園山水一派詩之濫觴”(陳子展《詩經(jīng)直解》),或謂之為“中國最古的一首意象詩”(石天河一文題就,載《詩探索》總第11期)等等。

  《毛詩序》認為是“誨(周)宣王也”,鄭箋補充說:“誨,教也,教宣王求賢人之未仕者?!倍搅怂未?span id="37pa88o"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1196157">朱熹《詩集傳》則說:“此詩之作,不可知其所由,然必陳善納誨之辭也?!闭J為這是一篇意在勸人為善的作品。他將詩中四個比喻,概括為四種思想:即誠、理、愛、憎。并認為從這四者引申出去,可以作為“天下之理”——即普遍真理。

  再談今人程俊英關于此詩的解釋。程先生在《詩經(jīng)譯注》中說:“詩中以鶴比隱居的賢人?!薄霸娙艘贼~在淵在渚,比賢人隱居或出仕。”“園,花園。隱喻國家?!薄?a href="http://www.builtinbookshelves.com/archives/tag/%e6%a0%91%e6%aa%80" title="【查看含有[樹檀]標簽的文章】" target="_blank">樹檀,檀樹,比賢人。”“萚,枯落的枝葉,比小人?!薄八街竸e國的賢人。”“毛傳:‘榖,惡木也?!餍∪?。”她認為:“這是一首通篇用借喻的手法,抒發(fā)招致人才為國所用的主張的詩,亦可稱為‘招隱詩’。”

  其實,就詩論詩,不妨認為這是一首即景抒情小詩。詩中從聽覺寫到視覺,寫到心中所感所思,一條意脈貫串全篇,結構十分完整,從而形成一幅遠古詩人漫游荒野的圖畫。這幅圖畫中有色有聲,有情有景,因而也充滿了詩意,讀之不免令人產(chǎn)生思古之幽情。如此讀詩,讀者便會受到詩的藝術感染,產(chǎn)生無窮興趣。而究其深意,便可謂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

  創(chuàng)作背景

  對于此詩的背景,歷代學者有不同的說法。宋代朱熹《詩集傳》則認為這是一篇意在勸人為善的作品。方玉潤認為此詩是“諷宣王求賢山林也”。今人程俊英認為這是一首通篇用借喻的手法,抒發(fā)招致人才為國所用的主張的詩,亦可稱為‘招隱詩’。

  名家點評

  朱熹《詩集傳》:“比也。此詩之作,不可知其所由,然必陳善納誨之辭也。蓋鶴鳴于九皋,而聲聞于野,言誠之不可掩也;魚潛在淵,而或在于渚,言理之無定在也;園有樹檀,而其下維萚,言愛當知其惡也;他山之石,而可以為錯,言憎當知其善也。由是四者引而伸之,觸類而長之,天下之理,其庶幾乎?”

  王夫之《夕堂永日緒論》:“《小雅·鶴鳴》之詩全用比體,不道破一句,三百篇中創(chuàng)調也。要以俯仰物理而詠嘆之,用見理隨物顯,惟人所感,皆可類通,而非有所指斥一人一事,不敢明言而姑為隱語也。”

]]>
印開頭的成語?印開頭的成語接龍! http://www.builtinbookshelves.com/archives/23789 Sun, 23 Oct 2022 01:07:29 +0000 http://www.builtinbookshelves.com/?p=23789 作者:姚小鷗(聊城大學文學院特聘教授)

關雎》篇系于《詩經(jīng)·周南》之冠,《詩大序》由對它的闡釋而生發(fā)。無論《詩經(jīng)》的編排,抑或《詩》教之傳統(tǒng),皆以其為首,決定了它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地位。從文化史的角度來看,《關雎》則堪稱周代禮樂文化傳播的經(jīng)典,值得專門予以研究。從《詩經(jīng)》內部諸篇的比較切入,從地域文化傳播形態(tài)的角度出發(fā),探討周代禮樂傳播的方式與途徑,是今天《詩經(jīng)》研究的應有之義。

我們發(fā)現(xiàn),《陳風》中的《澤陂》一篇,其形式和內容都對《關雎》有著濃重的模仿之跡。《關雎》篇以雎鳩和鳴起興,以采摘荇菜為比,以琴瑟鐘鼓作結,敘述了“君子”對“淑女”的追求及其婚姻的完滿,以此構筑了周代禮樂文化氛圍中的一個理想的婚姻模式。詩篇婚戀情節(jié)描寫生動優(yōu)美,吸引了歷代讀者,人們耳熟能詳,文不具引。為便于討論,茲引《陳風·澤陂》全篇如下:

彼澤之陂,有蒲與荷。有美一人,傷如之何?寤寐無為,涕泗滂沱。

彼澤之陂,有蒲與蕳。有美一人,碩大且卷。寤寐無為,中心悁悁。

彼澤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碩大且儼。寤寐無為,輾轉伏枕。

毛詩序》言,《澤陂》所述,乃“男女相說(悅),憂思感傷”。它與《關雎》篇一樣,都涉及男女之間的愛情??追f達《正義》說:“彼澤之陂障之中,有蒲與荷之二草。蒲之為草甚柔弱,荷之為葉極美好。以興陳國之中,有男悅女云:汝體之柔弱如蒲然,顏色之美如荷然。男女淫泆,相悅如此。”如果去除經(jīng)學家“男女淫泆”的負面評價,可知該篇的寫法與《關雎》一樣,皆由比興而引出男女相思之情。

澤陂》“寤寐無為,輾轉伏枕”,與《關雎》“悠哉悠哉,輾轉反側”之間的關聯(lián),古人曾有注目??追f達《正義》在解釋《關雎》“輾轉反側”一語時,引《澤陂》與之比附說:“《澤陂》云‘輾轉伏枕’,伏枕,據(jù)身伏而不周,則輾轉同為不周,明矣。反側猶反覆,輾轉猶婉轉,俱是回動,大同小異?!?/p>

細心考較,可知兩篇在感情內涵的抒寫方面尚有其他雷同。如前所述,《澤陂》一篇的基調是“憂思感傷”,但人們很少注意到,《關雎》一篇的相關情節(jié)與之極為相似?!蛾P雎》三章:“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a href="http://www.builtinbookshelves.com/archives/tag/%e6%af%9b%e4%bc%a0" title="【查看含有[毛傳]標簽的文章】" target="_blank">毛傳》:“悠,思也?!薄?span id="u1f2bwl"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11906072">鄭箋》言其意為:“思之哉,思之哉,言已誠思之?!睂W者對此皆無異議。然而《傳》《箋》的這一解說其實很不到位。此處之“悠”,不僅有“思”,更有“憂”在其中?!?span id="ontsyo3"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713398">說文》:“悠,憂也?!薄抖巫ⅰ罚骸啊?span id="il3n38y"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7034019">小雅》‘悠悠我里’,《傳》曰:‘悠悠,憂也。’按此《傳》乃悠之本意?!笨疾臁?span id="ieyvgaz"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79843">邶風》的《終風》《雄雉》,《鄭風》的《子衿》,《秦風》的《渭陽》諸篇,以及《段注》所引《小雅》的《十月之交》,其中“悠悠”一語,皆意為“憂傷”,《關雎》自不例外。朱鳳瀚先生指出,?;韬詈啞对娊?jīng)》對《關雎》篇有:“憂思曰悠”之注。詩篇此處言男主人公求女不得的感傷,從情節(jié)上來講,完全符合敘事的邏輯。孔子言《關雎》“哀而不傷”,切中肯綮??傊?,兩相比較可見,《關雎》“悠哉悠哉,輾轉反側”與《澤陂》之“寤寐無為,涕泗滂沱”,及“寤寐無為,輾轉伏枕”所述,如出一轍。

除以上所述外,《澤陂》所反映的審美觀念亦與《關雎》一致。具體來說,篇中“有美一人,碩大且卷”,“有美一人,碩大且儼”,與《關雎》篇之“窈窕淑女”,在人體審美與道德評價兩個維度的內涵表達上均極為相似。

《關雎》首章“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句的說解,歷來多從《毛傳》?!?a href="http://www.builtinbookshelves.com/archives/tag/%e6%af%9b%e4%bc%a0" title="【查看含有[毛傳]標簽的文章】" target="_blank">毛傳》言:“窈窕,幽閒也。淑,善。逑,匹也。言后妃有關雎之德,是幽閒貞專之善女,宜為君子之好匹。”此說實大有可商?,F(xiàn)在人們已經(jīng)知道,“窈窕”為表示長大的聯(lián)綿詞。這一詞語在《詩經(jīng)》中有多種變體,在《詩經(jīng)》中出現(xiàn)的頻次很高。用于描述人體形貌時,表壯碩健美之意。這是由先秦時期的審美風尚所決定的。

《唐風·椒聊》言主人公“碩大無朋”“碩大且篤”,即高大豐滿。而詩篇下文以“椒聊且,遠條且”,即頎長的花椒樹枝條為喻。古人質樸,詩句簡潔,須以互文理解?!榜厚皇缗?,君子好逑”,言體態(tài)高大壯健之“淑女”,宜為君子匹偶,而《澤陂》亦然。

將《澤陂》對女主人公的其他描述用語與《關雎》比較,是饒有興味的。《澤陂》中“碩大且卷”之“卷”,《毛傳》釋為“好貌”?!按T大且儼”之“儼”,《毛傳》釋為“矜莊貌”。綜而觀之,詩篇的女主人公,乃美貌且矜莊之女子。兩篇用語雖有小異,其實質何其相類,皆體現(xiàn)了周代社會理想的貴族女子風貌。

上述《關雎》與《澤陂》之間的相似不是偶然的,而是周代禮樂文化傳播的結果。大家都知道,《關雎》屬于《周南》,而《周南》之詩,傳統(tǒng)上被認為是文王化行南國所用歌詩?!对姶笮颉氛f:“《關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風,故系之周公。南,言化自北而南也。”《周南》之“南”是否解為“自北而南”,另當別論,但《毛傳》所說“文王之化”,即周文化自周而南播江漢,則反映了武王克商之后,隨著統(tǒng)治區(qū)域的擴展,周文化向江、漢、汝、淮地區(qū)傳播的歷史事實。這一傳播基于陳國與周王朝的密切關系。

周人取得天下之后,大舉分封諸侯。即《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所說“封建親戚以蕃屏周”。周初,武王、周公封建子弟及姻親,陳國為其中之一。鄭玄《詩譜》說:“帝舜之胄有虞閼父者,為周武王陶正。武王賴其利器用,與其神明之后,封其子媯滿于陳,都于宛丘之側,是曰陳胡公,以備三恪。妻以元女太姬。”此說有《左傳》及《禮記·樂記》等為證,可以據(jù)信。周初,經(jīng)營南國,勁敵是淮夷。故汝、淮地區(qū)的經(jīng)略,與江、漢地區(qū)同樣重要。武王以“元女太姬”妻陳胡公,即出于此種考量。

大家都知道,周代天子的權威,可以用“禮樂征伐”四字來概括。周人經(jīng)營南國的策略,甚至以天子親征的形式貫徹。昭王南征,是西周著名的歷史事件。昭王南征荊楚時,曾得到汝、淮流域異姓諸侯的襄助?!渡讨芮嚆~器銘文暨圖像集成續(xù)編》中收錄的《胡應姬鼎》銘文,記述昭王南征時,胡國國君的夫人、姬姓應國公族之女胡應姬曾謁見昭王,“辭皇”而受到王的賞賜。李學勤先生《胡應姬鼎再釋》(《武漢大學學報》2017年第4期)一文通過研究提出,該鼎銘顯示胡國公族“公叔乙”其間隨昭王征伐,并以身殉。據(jù)裘錫圭先生研究,胡國漢代為汝陰縣。汝陰近世為郾城縣,位于今漯河市境。陳國位于今周口市淮陽縣境,兩國相去不遠,皆為周人所封建之汝、淮流域的異姓諸侯,同在周人經(jīng)營南國的布局中。

與征伐并行的是禮樂的傳播。周代有王室向諸侯國賜以禮樂的制度?!蹲髠鳌ざü哪辍酚涃n魯、衛(wèi)以禮樂威儀:“分魯公以大路、大旂、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分唐叔以大路、密須之鼓、闕鞏、沽洗”。《禮記·王制》記述有天子賜樂的具體程序:“天子賜諸侯樂,則以柷將之。賜伯子男樂,則以鼗將之。”包括《關雎》在內的《周南》歌樂向陳國的傳播,伴隨著周人政治勢力向南國擴張的歷史進程。

應當提到的是,《關雎》《澤陂》兩者用語相似的重要原因還在于皆使用雅言創(chuàng)作。關于這一問題,容以另文專述。

光明日報》( 2022年09月19日13版)

來源: 光明網(wǎng)-《光明日報》

]]>
印開頭的成語有哪些?印開頭的成語接龍20個! http://www.builtinbookshelves.com/archives/23019 Mon, 17 Oct 2022 12:16:49 +0000 http://www.builtinbookshelves.com/?p=23019 關雎》篇系于《詩經(jīng)·周南》之冠,《詩大序》由對它的闡釋而生發(fā)。無論《詩經(jīng)》的編排,抑或《詩》教之傳統(tǒng),皆以其為首,決定了它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的地位。從文化史的角度來看,《關雎》則堪稱周代禮樂文化傳播的經(jīng)典,值得專門予以研究。從《詩經(jīng)》內部諸篇的比較切入,從地域文化傳播形態(tài)的角度出發(fā),探討周代禮樂傳播的方式與途徑,是今天《詩經(jīng)》研究的應有之義。

我們發(fā)現(xiàn),《陳風》中的《澤陂》一篇,其形式和內容都對《關雎》有著濃重的模仿之跡。《關雎》篇以雎鳩和鳴起興,以采摘荇菜為比,以琴瑟鐘鼓作結,敘述了“君子”對“淑女”的追求及其婚姻的完滿,以此構筑了周代禮樂文化氛圍中的一個理想的婚姻模式。詩篇婚戀情節(jié)描寫生動優(yōu)美,吸引了歷代讀者,人們耳熟能詳,文不具引。為便于討論,茲引《陳風·澤陂》全篇如下:

彼澤之陂,有蒲與荷。有美一人,傷如之何?寤寐無為,涕泗滂沱。

彼澤之陂,有蒲與蕳。有美一人,碩大且卷。寤寐無為,中心悁悁。

彼澤之陂,有蒲菡萏。有美一人,碩大且儼。寤寐無為,輾轉伏枕。

毛詩序》言,《澤陂》所述,乃“男女相說(悅),憂思感傷”。它與《關雎》篇一樣,都涉及男女之間的愛情。孔穎達《正義》說:“彼澤之陂障之中,有蒲與荷之二草。蒲之為草甚柔弱,荷之為葉極美好。以興陳國之中,有男悅女云:汝體之柔弱如蒲然,顏色之美如荷然。男女淫泆,相悅如此?!比绻コ?jīng)學家“男女淫泆”的負面評價,可知該篇的寫法與《關雎》一樣,皆由比興而引出男女相思之情。

澤陂》“寤寐無為,輾轉伏枕”,與《關雎》“悠哉悠哉,輾轉反側”之間的關聯(lián),古人曾有注目??追f達《正義》在解釋《關雎》“輾轉反側”一語時,引《澤陂》與之比附說:“《澤陂》云‘輾轉伏枕’,伏枕,據(jù)身伏而不周,則輾轉同為不周,明矣。反側猶反覆,輾轉猶婉轉,俱是回動,大同小異?!?/p>

細心考較,可知兩篇在感情內涵的抒寫方面尚有其他雷同。如前所述,《澤陂》一篇的基調是“憂思感傷”,但人們很少注意到,《關雎》一篇的相關情節(jié)與之極為相似?!蛾P雎》三章:“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反側”?!?a href="http://www.builtinbookshelves.com/archives/tag/%e6%af%9b%e4%bc%a0" title="【查看含有[毛傳]標簽的文章】" target="_blank">毛傳》:“悠,思也?!薄?span id="4vursy3"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11906072">鄭箋》言其意為:“思之哉,思之哉,言已誠思之?!睂W者對此皆無異議。然而《傳》《箋》的這一解說其實很不到位。此處之“悠”,不僅有“思”,更有“憂”在其中?!?span id="dsk0qw1"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713398">說文》:“悠,憂也?!薄抖巫ⅰ罚骸啊?span id="w3vlt3l"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7034019">小雅》‘悠悠我里’,《傳》曰:‘悠悠,憂也?!创恕秱鳌纺擞浦疽??!笨疾臁?span id="ebh0sr1"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79843">邶風》的《終風》《雄雉》,《鄭風》的《子衿》,《秦風》的《渭陽》諸篇,以及《段注》所引《小雅》的《十月之交》,其中“悠悠”一語,皆意為“憂傷”,《關雎》自不例外。朱鳳瀚先生指出,?;韬詈啞?a href="http://www.builtinbookshelves.com/archives/tag/%e8%af%97%e7%bb%8f" title="【查看含有[詩經(jīng)]標簽的文章】" target="_blank">詩經(jīng)》對《關雎》篇有:“憂思曰悠”之注。詩篇此處言男主人公求女不得的感傷,從情節(jié)上來講,完全符合敘事的邏輯。孔子言《關雎》“哀而不傷”,切中肯綮。總之,兩相比較可見,《關雎》“悠哉悠哉,輾轉反側”與《澤陂》之“寤寐無為,涕泗滂沱”,及“寤寐無為,輾轉伏枕”所述,如出一轍。

除以上所述外,《澤陂》所反映的審美觀念亦與《關雎》一致。具體來說,篇中“有美一人,碩大且卷”,“有美一人,碩大且儼”,與《關雎》篇之“窈窕淑女”,在人體審美與道德評價兩個維度的內涵表達上均極為相似。

《關雎》首章“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句的說解,歷來多從《毛傳》?!?a href="http://www.builtinbookshelves.com/archives/tag/%e6%af%9b%e4%bc%a0" title="【查看含有[毛傳]標簽的文章】" target="_blank">毛傳》言:“窈窕,幽閒也。淑,善。逑,匹也。言后妃有關雎之德,是幽閒貞專之善女,宜為君子之好匹?!贝苏f實大有可商?,F(xiàn)在人們已經(jīng)知道,“窈窕”為表示長大的聯(lián)綿詞。這一詞語在《詩經(jīng)》中有多種變體,在《詩經(jīng)》中出現(xiàn)的頻次很高。用于描述人體形貌時,表壯碩健美之意。這是由先秦時期的審美風尚所決定的。

《唐風·椒聊》言主人公“碩大無朋”“碩大且篤”,即高大豐滿。而詩篇下文以“椒聊且,遠條且”,即頎長的花椒樹枝條為喻。古人質樸,詩句簡潔,須以互文理解。“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言體態(tài)高大壯健之“淑女”,宜為君子匹偶,而《澤陂》亦然。

將《澤陂》對女主人公的其他描述用語與《關雎》比較,是饒有興味的?!稘哨椤分小按T大且卷”之“卷”,《毛傳》釋為“好貌”。“碩大且儼”之“儼”,《毛傳》釋為“矜莊貌”。綜而觀之,詩篇的女主人公,乃美貌且矜莊之女子。兩篇用語雖有小異,其實質何其相類,皆體現(xiàn)了周代社會理想的貴族女子風貌。

上述《關雎》與《澤陂》之間的相似不是偶然的,而是周代禮樂文化傳播的結果。大家都知道,《關雎》屬于《周南》,而《周南》之詩,傳統(tǒng)上被認為是文王化行南國所用歌詩?!对姶笮颉氛f:“《關雎》《麟趾》之化,王者之風,故系之周公。南,言化自北而南也?!薄吨苣稀分澳稀笔欠窠鉃椤白员倍稀?,另當別論,但《毛傳》所說“文王之化”,即周文化自周而南播江漢,則反映了武王克商之后,隨著統(tǒng)治區(qū)域的擴展,周文化向江、漢、汝、淮地區(qū)傳播的歷史事實。這一傳播基于陳國與周王朝的密切關系。

周人取得天下之后,大舉分封諸侯。即《左傳·僖公二十四年》所說“封建親戚以蕃屏周”。周初, 武王、周公封建子弟及姻親,陳國為其中之一。鄭玄《詩譜》說:“帝舜之胄有虞閼父者,為周武王陶正。武王賴其利器用,與其神明之后,封其子媯滿于陳,都于宛丘之側,是曰陳胡公,以備三恪。妻以元女太姬?!贝苏f有《左傳》及《禮記·樂記》等為證,可以據(jù)信。周初,經(jīng)營南國,勁敵是淮夷。故汝、淮地區(qū)的經(jīng)略,與江、漢地區(qū)同樣重要。武王以“元女太姬”妻陳胡公,即出于此種考量。

大家都知道,周代天子的權威,可以用“禮樂征伐”四字來概括。周人經(jīng)營南國的策略,甚至以天子親征的形式貫徹。昭王南征,是西周著名的歷史事件。昭王南征荊楚時,曾得到汝、淮流域異姓諸侯的襄助?!渡讨芮嚆~器銘文暨圖像集成續(xù)編》中收錄的《胡應姬鼎》銘文,記述昭王南征時,胡國國君的夫人、姬姓應國公族之女胡應姬曾謁見昭王,“辭皇”而受到王的賞賜。李學勤先生《胡應姬鼎再釋》(《武漢大學學報》2017年第4期)一文通過研究提出,該鼎銘顯示胡國公族“公叔乙”其間隨昭王征伐,并以身殉。據(jù)裘錫圭先生研究,胡國漢代為汝陰縣。汝陰近世為郾城縣,位于今漯河市境。陳國位于今周口市淮陽縣境,兩國相去不遠,皆為周人所封建之汝、淮流域的異姓諸侯,同在周人經(jīng)營南國的布局中。

與征伐并行的是禮樂的傳播。周代有王室向諸侯國賜以禮樂的制度?!蹲髠鳌ざü哪辍酚涃n魯、衛(wèi)以禮樂威儀:“分魯公以大路、大旂、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分唐叔以大路、密須之鼓、闕鞏、沽洗”?!?span id="sts10we" class="candidate-entity-word" data-gid="3880933">禮記·王制》記述有天子賜樂的具體程序:“天子賜諸侯樂,則以柷將之。賜伯子男樂,則以鼗將之?!卑ā蛾P雎》在內的《周南》歌樂向陳國的傳播,伴隨著周人政治勢力向南國擴張的歷史進程。

應當提到的是,《關雎》《澤陂》兩者用語相似的重要原因還在于皆使用雅言創(chuàng)作。關于這一問題,容以另文專述。

(作者:姚小鷗,系聊城大學文學院特聘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