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的起源
“地”字是一個會意字。小篆里左邊的土表示土地,“也”字在古代是蛇的意思,因為古代地面上草木茂盛,蛇很多見,所以地字當(dāng)時用來表示蛇居住的空間或水域?,F(xiàn)在地字的本意是大地,就是由山水田園一同構(gòu)成的廣大空間。
與地相關(guān)的歷史小故事
一敗涂地
一敗涂地(拼音:yī bài tú dì)是一個成語,最早出自于西漢·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jì)》。“―敗涂地”原指―旦失敗就肝腦涂染遍地,形容慘敗;后用于潰敗的不可收拾。
成語寓意
當(dāng)一個人能夠敗到無法收拾的地步,可以看出失敗的程度,所承受的心理負(fù)擔(dān)沉重。個人能力不夠等主觀因素的失敗,經(jīng)歷過時間的鍛煉,個人的奮起,還是可以東山再起的。成語告訴人們,外界阻擾的客觀因素,只能是天不時地不利,換個時間場合,也會雪恥。故就算“一敗涂地”也是成功之母。
隨筆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