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一個好名字,意味著賦予事物一個承載意義、期望與身份的符號,并借此為其未來的發(fā)展鋪設(shè)一條充滿可能性的道路。它不僅僅是一個稱呼,更是一種深遠的祝福、一個無聲的預(yù)言、一個身份認同的起點,其象征未來的意義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 承載期望與愿景: 個人: 父母給孩子取名,往往寄托著對孩子未來的期望(如“志遠”、“嘉慧”、“安然”)、對品德的期許(如“仁杰”、“守信”、“思齊”)、對人生狀態(tài)的祝愿(如“樂康”、“欣悅”、“安寧”)或?qū)易鍌鞒械难永m(xù)(如特定的字輩、紀念先祖)。 企業(yè)/品牌: 一個好的公司或品牌名稱,需要體現(xiàn)其核心價值(如“誠信”、“創(chuàng)新”)、市場定位(如“高端”、“親民”)、行業(yè)特性(如“迅捷”、“穩(wěn)健”)以及未來的發(fā)展藍圖(如“環(huán)球”、“未來”、“領(lǐng)航”)。 項目/活動: 名稱需要清晰傳達項目/活動的目標(如“曙光計劃”、“春風行動”)、核心理念(如“和諧共生”、“智慧未來”)以及想要實現(xiàn)的積極影響。 2. 塑造第一印象與身份認同: 名字是“第一張名片”: 一個恰當、響亮、富有內(nèi)涵的名字能迅速在他人心中建立積極的初步印象,激發(fā)好奇心和好感度。這為未來的互動和關(guān)系建立打下了基礎(chǔ)。 定義身份核心: 名字是個人、組織或事物最核心的身份標識。它幫助確立“我是誰”、“我們代表什么”。一個強大的名字能強化內(nèi)部成員的歸屬感和自豪感,也幫助外界快速理解其本質(zhì)。 3. 蘊含潛力與可能性: “名正則言順”: 一個寓意積極、方向明確的名字,仿佛為未來的發(fā)展指明了一個方向。它像一個無形的燈塔,引導(dǎo)著個體或組織朝著名字所蘊含的美好愿景努力。 激發(fā)內(nèi)在動力: 一個充滿力量和希望的名字,本身就能對擁有者(人或組織)產(chǎn)生積極的暗示和心理激勵,鼓勵其努力去“配得上”這個名字所代表的品質(zhì)和未來。 4. 象征連接與傳承: 連接過去與未來: 名字常常承載著歷史(家族姓氏、文化典故)、當下(時代特征、父母心境)和對未來的展望。它像一個紐帶,連接著起源和歸宿。 建立情感紐帶: 一個被用心賦予、飽含深情的名字,能建立起擁有者與命名者(如父母與孩子)之間深厚的情感聯(lián)系。這份情感是未來關(guān)系的重要基石。 傳承價值: 名字中蘊含的價值觀(如勇敢、智慧、仁愛)或精神(如探索、堅韌、合作)是希望在未來得以延續(xù)和發(fā)揚光大的。 5. 在市場中建立差異化與價值: 品牌資產(chǎn)的核心: 在商業(yè)領(lǐng)域,一個好的名字是品牌最核心的無形資產(chǎn)之一。它幫助在擁擠的市場中脫穎而出,建立獨特的品牌形象,承載品牌承諾,并最終影響消費者未來的購買決策和忠誠度。一個有遠見的名字能為品牌未來的價值增長奠定基礎(chǔ)。 總結(jié)來說,“起一個好名字意味著什么,象征著未來”的核心在于: 意味著: 深思熟慮地注入期望、定義身份、賦予意義、建立連接、并期望其成為未來發(fā)展的重要助力。 象征著: 一個充滿希望的起點、一個有待實現(xiàn)的藍圖、一種無形的引導(dǎo)力量、以及一份承載著祝福與責任的傳承。 它是對未來潛力的一種具象化表達和積極召喚。 因此,起名絕非隨意之舉,而是一項面向未來的、充滿創(chuàng)造力和責任感的儀式。一個好的名字,如同一顆精心挑選的種子,蘊含著破土而出、茁壯成長、最終綻放出美好未來的無限可能。它既是當下的承諾,也是通往未來的第一聲回響。

大觀園試才題對額——《紅樓夢》中最美的一回

作者:甘正氣

中學語文課上,《紅樓夢》選學的是“林黛玉進賈府”。但是,因為讀了這篇就起了閱讀《紅樓夢》興趣的好像不太多。

如果選讀第十七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榮國府歸省慶元宵》怎么樣呢?截取從“又不知歷幾何時,這日賈珍等來回賈政:園內(nèi)工程,俱已告竣”直到“眾人都道:有趣,有趣,真搜神奪巧之至!于是大家出來”這段內(nèi)容,或許更能令初學者動心。

大觀園試才題對額——《紅樓夢》中最美的一回

大觀園試才題對額孫溫/繪

這一段體現(xiàn)了曹雪芹作為一個小說家布局謀篇時的匠心。

他打算向讀者全面呈現(xiàn)剛建好的大觀園。如何著筆呢?專辟一章寫大觀園嗎?這是一個辦法。雨果在《悲慘世界》里經(jīng)常這樣做,例如他以“題外的話”為題,寫了幾章,分別是“從抽象意義談修道院”“從史實談修道院”“從本原的角度看修道院”等,寫的都是他對修道院的思考。他還以“利維坦的肚腸”為題詳細寫了巴黎下水道的前世今生。這些內(nèi)容似乎都稍微偏離了這部小說的主線。但不得不說,雨果是一位很有個性和雄心的文學家,他想兼當哲學家和歷史學家。

還有一個辦法,就是寫某個人,如賈寶玉或林黛玉逛大觀園,寫這個人眼中的大觀園。但這種寫法俗套呆板,寫出來是一篇獨立的《大觀園游記》。

曹雪芹構(gòu)想了這樣一個場景,就是賈政領(lǐng)著眾清客游覽大觀園,以便為園中的亭臺館舍草擬匾額對聯(lián),突然碰到了寶玉,想考考他的才學,于是帶他同游。“賈政近因聞得塾掌稱贊寶玉專能對對聯(lián),雖不喜讀書,偏倒有些歪才情似的,今日偶然撞見這機會,便命他跟來。寶玉只得隨往,尚不知何意。”這就比單純專門描寫大觀園,或?qū)懩硞€人物眼中的大觀園更有故事性,而且內(nèi)容更加豐富,可以分別寫賈政、清客、寶玉眼中的大觀園,可以寫他們之間的互動,還可以寫寶玉的才華。

這一段內(nèi)容活靈活現(xiàn)地勾畫了嚴父、才子和一群清客的有趣形象。

寶玉是非常怕賈政的,聽得賈珍說“老爺就來了”,馬上“帶著奶娘小廝們,一溜煙就出園來。方轉(zhuǎn)過彎,頂頭賈政引眾客來了,躲之不及,只得一邊站了”。他為什么這么怕父親呢?這部分內(nèi)容給出了答案,賈政對寶玉總是無情打擊,從不表揚,甚至是蠻不講理。

清客們第一次稱贊寶玉時,賈政笑道:“不可謬獎。他年小,不過以一知充十用……”當寶玉確實題寫得巧妙,而且能說出一番道理時,賈政嘴上也不承認,只是“拈髯點頭不語”,非常吝惜對兒子的贊美,最多只是“點頭微笑”。

寶玉想出“有鳳來儀”這四字匾額,清客們都哄然叫妙,賈政雖然忍不住點頭認可,可嘴上還是辱罵和貶低:“畜生,畜生,可謂‘管窺蠡測’矣?!币廊粵]有口頭肯定。

賈政否定兒子的詞語和句子層出不窮,他仿佛覺得兒子就是應(yīng)該被打擊的,寶玉依賈政之命想了匾額,又照他的要求想對聯(lián),都清麗雅致,賈政只是搖頭說:“也未見長?!碑攲氂褚霉旁姾?,賈政斷喝:“無知的業(yè)障,你能知道幾個古人,能記得幾首熟詩,也敢在老先生前賣弄!你方才那些胡說的,不過是試你的清濁,取笑而已,你就認真了!”后來又有花樣翻新的辱罵:“無知的蠢物!你只知朱樓畫棟、惡賴富麗為佳,那里知道這清幽氣象。終是不讀書之過!”賈政還有很多罵寶玉的話,不再列舉。

可能是罵人猶不解恨,當說理不過時,賈政開始對寶玉使用武力,喝命將寶玉“叉出去”,他剛出去,又喝命再題一聯(lián):“若不通,一并打嘴!”

最能反映賈政不近人情、專制蠻橫的是這一處:

至一大橋前,見水如晶簾一般奔入。原來這橋便是通外河之閘,引泉而入者。賈政因問:“此閘何名?”寶玉道:“此乃沁芳泉之正源,就名‘沁芳閘’。”賈政道:“胡說,偏不用‘沁芳’二字?!?/p>

好一個父親,竟然和十幾歲的兒子斗氣??吹竭@里,足讓人發(fā)笑。

最有趣的是那些清客,他們善于揣摩旁人心理,恭維人的功夫也非常高超。

曹雪芹寫得最傳神的是如下場景:

寶玉道:“如此說,匾上則莫若‘蘅芷清芬’四字。對聯(lián)則是:吟成荳蔻才猶艷,睡足酴醿夢亦香?!?/p>

賈政笑道:“這是套的‘書成蕉葉文猶綠’,不足為奇?!?/p>

眾客道:“李太白‘鳳凰臺’之作,全套‘黃鶴樓’,只要套得妙。如今細評起來,方才這一聯(lián),竟比‘書成蕉葉’猶覺幽嫻活潑。視‘書成’之句,竟似套此而來?!?/p>

“視‘書成’之句,竟似套此而來。”虧他們想得出!

錢鐘書的《圍城》里,當蘇文紈承認自己的詩確實有藍本時,一向伶牙俐齒的方鴻漸也沒有《紅樓夢》中這幫清客的口才,他只是蒼白無力地贊美蘇文紈:“你做得比德文那首詩靈活?!狈进櫇u“在大學里從社會學系轉(zhuǎn)哲學系,最后轉(zhuǎn)入中國文學系畢業(yè)”,看來這個半路出家的中文系學生是沒有細讀過《紅樓夢》的。

在這個部分里,賈寶玉展露了他非同一般的文學才華。

為大觀園中的亭臺館舍之類草擬匾額對聯(lián),難度很大,這相當于應(yīng)用文考試,景點是現(xiàn)實的,匾額對聯(lián)需當場擬出,要接受異常嚴厲的父親的檢驗和眾多清客的點評,還要貼出來供將來省親的貴妃審閱、定奪,而且賈寶玉沒有時間準備,他事先并不知道游園肩負著這個重大使命,他是臨時被叫去的:“寶玉只得隨往,尚不知何意?!?/p>

但是,他的答卷很完美。

寶玉的才華展露得非常充分,針對他想出的匾額,他都解釋為什么要用這幾個字,對眼前的景色、用詞的雅俗、將要參觀大觀園的貴妃身份,寶玉能結(jié)合起來綜合考慮,對于何地適合“述舊”,何時宜于“編新”,他也能準備把握,他有極強的觀察力以及文字敏感性,將景色轉(zhuǎn)換為文字的能力也無人能比?!袄@堤柳借三篙翠,隔岸花分一脈香?!鼻逍旅撍祝路鸩皇菍β?lián),而是詩。

對于眾多清客的題額與對聯(lián),寶玉還能進行專業(yè)化的品鑒。

將“大觀園試才題對額”這部分內(nèi)容選入中學課本,不僅可以讓學生懂得文學鑒賞,體會到文學創(chuàng)作應(yīng)有的視野和角度,還可以讓學生領(lǐng)略我國園林營造藝術(shù)、欣賞巧奪天工的人造景觀之美,還能知曉很多花草樹木。

例如這段:

(賈政)一面引人出來,轉(zhuǎn)過山坡,穿花度柳,撫石依泉,過了荼蘼架,再入木香棚,越牡丹亭,度芍藥圃,入薔薇院,出芭蕉塢,盤旋曲折。忽聞水聲潺湲,瀉出石洞,上則蘿薜倒垂,下則落花浮蕩。

再看這段:

大家攀藤撫樹過去。只見水上落花愈多,其水愈清,溶溶蕩蕩,曲折縈迂。池邊兩行垂柳,雜著桃杏,遮天蔽日,真無一些塵土。忽見柳陰中又露出一個折帶朱欄板橋來,度過橋去,諸路可通,便見一所清涼瓦舍,一色水磨磚墻,清瓦花堵。那大主山所分之脈,皆穿墻而過。

《紅樓夢》第十七回“大觀園試才題對額”中的景色之妍,描寫之妙,可與鮑照《登大雷岸與妹書》、王維《山中與裴秀才迪書》鼎足而三。

光明日報》( 2022年07月08日15版)

來源: 光明網(wǎng)-《光明日報》

本文內(nèi)容由互聯(lián)網(wǎng)用戶自發(fā)貢獻,該文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服務(wù),不擁有所有權(quán),不承擔相關(guān)法律責任。如發(fā)現(xiàn)本站有涉嫌抄襲侵權(quán)/違法違規(guī)的內(nèi)容, 請發(fā)送郵件至 673862431@qq.com 舉報,一經(jīng)查實,本站將立刻刪除。
如若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http://www.builtinbookshelves.com/archives/791